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8日电 (管才林)“以前这片地一直荒着,怪可惜的,现在重新种上了庄稼,看着就舒心!”近日,走进五河县双忠庙镇,曾经闲置的撂荒地变身“良田”,田埂间新绿盎然,村民们正忙着田间管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该镇在县农业农村局统一指导下,持续推进撂荒地治理结出的硕果。
2024年,双忠庙镇在县农业农村局的统筹指导下打响撂荒地治理攻坚战。2025年年初,镇里对辖区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摸排,精准掌握13个村存在36块撂荒地,总面积达212.68亩。为切实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筑牢粮食安全根基,镇政府锚定“应耕尽耕”目标,结合地块实际制定差异化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推动复耕复种。
经过七个月的集中攻坚,通过平整土地、修缮灌溉设施、引导农户流转经营、引入合作社托管等多项举措,全镇成功让19块撂荒地“苏醒”,复耕复种面积达151.13亩。如今,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长势喜人,预计将为农户带来可观收益,闲置土地真正转化为了“致富田”。
对于剩余7个村的17块61.55亩撂荒地,因存在现实制约暂未复耕。具体来看,部分地块因养鹅被占用,待白鹅出栏,方可复耕复种;有的被高铁项目临时占用作为施工通道,需待项目完工后再行治理;还有些因堆积小麦秸秆未及时清运,或存在土地权属纠纷,导致复耕条件不成熟。
针对这些暂未治理的地块,镇政府已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踪地块动态,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分类推进问题解决——对被养鹅场占用的,待商品鹅出栏,秋季就可种植小麦;对高铁临时用地,提前与施工方敲定复垦方案;对秸秆堆积地块,组织机械清运并同步推进秸秆还田;对有纠纷的地块,依托“村民议事会”“调解工作室”等平台化解矛盾。
下一步,双忠庙镇将在巩固现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撂荒地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复耕地块后续管护,通过签订耕种协议、定期巡查等方式防止再次撂荒,同时持续优化土地利用模式,切实把撂荒地治理成效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