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25日电 (徐苏 李欣苑 刘昱敏 程朝萍)“这条路拓宽后,农用车辆进出林地方便多了!”近日,村民谢大爷开着三轮车行驶在徽州区杨村乡梅川村的平坦崭新的乡间小道上,笑着说。
这条道路,是梅川村茶光互补工程的配套“幸福路”。项目投入12万元,将原本仅容单人通行的农耕窄道,拓成了3米宽的平坦大道,把茶园、林地与村庄紧紧连起。如今,三轮车、四轮车等农用运输车可畅通无阻,不仅让村民日常出行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更让农产品运输时间缩短近一半,人力成本直降三成,农业生产效率迎来“加速度”。

在不远处的洽舍乡长潭村车门滩组,1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田间地头挖设饮水管道。
“这可是长潭村的‘解渴工程’!”洽舍乡副乡长郭雄志介绍,项目总投资42.5万元,将为该村车门滩组装上崭新的净水设备,铺设延伸至家家户户的饮水管网,维修牛头口组的老旧饮水池、老化管网。项目预计今年9月底前完工,届时村民和游客都能喝上更清澈的山泉水。
徽州区始终把民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让民生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2025年谋划的41个重点民生项目总投资达1.55亿元,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文化惠民,每一笔投入都瞄准“让日子更舒心”;36个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带着4174万元“活水”注入乡村,不仅撑起了臭鳜鱼、腊味、茶叶三大产业园的骨架,孵化出区域公共品牌的“金名片”,更让西溪南的共富图景、蜀源的康养画卷、灵山的度假风情、呈阳的文旅故事串联成篇,让脱贫群众在产业链上稳稳增收。
从“便民路”到“致富水”,从“产业园”到“共富圈”,一个个民生项目正化作徽州区乡村振兴的“推进器”,让惠农、助农、兴农的承诺结出果实。(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