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皖间观察

我和休宁的故事第二季|哲学青年在云端:慢淬一壶新安
2025年07月18日 15:35 中新皖事

  徽州天路盘山而上,云雾在层叠的翠谷间游移。

  行至休宁县璜尖乡柱棒堀,一个险峻的拐弯处,一幢土黄色的三层建筑猝然撞入视野——这便是“崖边咖啡”。风掠过山崖,吹动木窗棂发出轻响,落地窗内,咖啡香气正悄然漫出,与山野清气交融。

  “90后”店主黄宇轩与董哲楠这对浙江夫妻,三年前沿着这条险峻山路自驾而来。当城市长大的哲学青年第一次站在海拔800余米的悬崖边,看见雨后初霁的云海漫过百年茶棵,听见山涧水声衬得天地更静,黄宇轩与董哲楠忽的眼眶发热:“就是这里了。”

云走璜尖。朱荣明摄

  山崖上的停泊点

  璜尖乡位于皖浙两省三县交界处,山高林密、云遮雾绕、地势奇秀、物产丰富。

  “在来这里之前,我们是先看到了这个地方的照片,给人一种很平静的感觉,然后我们就决定来这边看看。沿着这条山路走上去,整个氛围都非常的好。”初识璜尖时,这对年轻夫妻曾独自挨家挨户寻访老屋。

  直到当地乡政府工作巡查发现他们选址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一系列温情故事便悄然转向新的篇章。

  “程序我们来跑!”

  璜尖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汪融带着他们穿梭于休宁县农业农村局、投资促进局等单位,更以独创的“村集体收储”模式破解产权难题。

崖边咖啡馆。叶智成摄

  咖啡馆选址在盘山公路最险要的拐角。改造时,为了能让咖啡馆拥有更好的留客空间,乡政府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在悬崖上“凿”出停车位,筑起观景台。

  开业那天大雪初霁,黄宇轩与董哲楠夫妻俩请全村人喝咖啡。村民程大哥捧着拿铁憨笑:“做梦都想不到,山坳里能闻得到咖啡香。”如今这香气牵引着武汉、杭州等地的车辆在此驻足,成为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徽州天路上第一个温情驿站。

  “在云边上很有意思,云很近、月亮很大,这个体验都是在其他地方没有的。”黄宇轩在这里收获了一个满满“回血”的良方,一个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安放内心理想的“诗与远方”。

  董哲楠在吧台后研磨着璜尖高山茶与咖啡豆的盛夏特调。展架上,有机笋干与野蜂蜜静待知音——这方悬崖驿站,早已成为当地山货出山的窗口。

  泥土里的长期主义

  最初的设计图充满奢华酒店的疏离感,被黄宇轩果断否决。

  这位毕业于哲学系的店主指着夯土墙解释:“传统智慧里藏着恒温密码。”他们用混凝土加固夯土结构,引入被动式环保理念,让建筑如古树般扎根山崖。

  “不是给人一扇看风景的窗,而是让人沉浸在风景里。”黄宇轩描述着民宿蓝图。五间客房正在生长,未来还将扩展为全龄康养社区。

  最动人的是疗愈计划:城市倦客长租数月,可到咖啡馆做义工学手艺。“松弛之后,需要重新攒起面对生活的力量。”山风穿堂而过,吹动他手绘的设计图,墨线间流淌着对“栖居”的哲思。

徽州天路穿云走,大美璜尖自在游。朱荣明摄

  谈及民宿设计,黄宇轩与董哲楠有着很独到的体会:“之前我们家经营的民宿是开在西塘景区范围内的,更类似于酒店的模式,实际上是我们是缺乏参与感的,我们不可能跟客人和周围的村民有深度的交往交往。”

  他们认为游客只是奔着景区来的,在民宿居住只是一种商品交换的简单关系,这一切也几乎依赖于景区的生态,给予个人经营想法的空间较少。“后来我们意识到只有脱离景区,才有可能将我们所向往的生活作为一种礼物,传递给更多人。”

  村民的温情早已渗入日常。

  年夜饭时家家争相邀约,村里老人端来的手擀面热气蒸腾;采茶季门口立起黑板,实时更新茶农当日收购价。当董哲楠醉倒在村民自酿的米酒里,月光正照亮门前的百年茶棵——这些深扎岩缝的老根,恰似他们选择的道路。

  一水相依才是共同体

  璜尖河从门前奔涌而下,流经浙江称武强溪,最终汇入千岛湖。

  汪融指着水脉感慨:“一水相依,才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璜尖乡主动作为的不仅是招引年轻的血液、创新的商业模式,更是水源保护的自觉——禁用除草剂的茶园政策,守护着下游万千人家的饮水安全。

  “产业要人来干,文化要人来兴。”汪融凝视着山外,“他们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那股活水。”

  近年来,璜尖乡依托生态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旅居发展路径,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回购收储流转盘活周家源、柱棒堀等自然村闲置农房13间,建成“溪源”民宿等乡村创意经营主体2家,丰富产品供给,推出“云端祈福”“星空露营”“古道徒步”等旅游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民宿群、研学中心等,切实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盛夏时节,黄宇轩在工地旁发现一只拉步甲。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闪动着虹彩,悠然爬过新夯的土墙。远处茶山上,村民正用茅草进行生态除草——这些缓慢而坚定的改变,如同崖边咖啡蒸腾的热气,终将浸润整片山野。

云端上的尖货。叶智成摄

  山雨忽至时,云海漫进露台。

  董哲楠为最后几位客人端上“璜尖特调”,野山樱在杯口轻颤。外地游客们静坐窗边,看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溪,恍惚听见新安江的阵阵潮声正顺势而下,从皖浙交界处的“崖边咖啡”向浙江延伸……

  黄宇轩抚过夯土墙的温热,那里有阳光整日烘烤的余温。当城市在加速度中发展,这对“90后”夫妻以咖啡为媒、以夯土为砚,在云起处写下关于栖居的新注解——所谓故乡,不过是愿意慢下来守护的地方。

作者:叶智成

责任编辑:傅天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