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17日电 (程润)“真是太及时了,我们企业最近在申请专项补贴,但被告知企业名下存在未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不符合标准,正愁不知道如何修复呢,你们的提醒电话就来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黟县一家超市负责人丁女士说道。

今年5月份以来,黟县市场监管局针对经营主体对信用修复政策不了解、信用修复流程不熟悉、票据丢失难修复等痛点堵点问题,开展信用修复“打铃提醒”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发挥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作用。
目前黟县市场监管局已实施“三书同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主动告知经营主体行政处罚信息将被公示的网站、公示期、信用修复流程等内容。5月份以来,已发放《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办事指南》200余份,有效提升信用修复知晓率。
自5月起,开展信用修复“打铃提醒”服务。对未修复的经营主体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全面梳理,根据行政处罚类型,对189户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按照“谁认定、谁指导、谁修复”的原则,对符合修复条件的60户经营主体,通知其完善相关资料,依法实施信息核实,如期完成信用修复。
以往,行政处罚事项中如涉及罚款,需要企业提供相关的缴纳罚款凭证才能完成信用修复,而票据不慎遗失则会影响经营主体上传材料,从而出现了信用修复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自今年3月起,黟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平台内部查询或部门内部函询代替申请主体提供材料服务,经营主体可以通过提交“信用修复申请书”和“守信承诺书”,通过工作人员比对核验,完成信用修复,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截至目前,通过“简易式”服务已帮助企业完成修复50余次。(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