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7月17日电 “我们不仅要把工厂的产品卖到国际市场,更要把精一门在国内得到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带出去,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带给全球车主。我们不仅仅要做一家出口企业,更要做一个真正的出口品牌。”安徽精一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一门”)董事长潘周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精一门的出海路,只是安徽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安徽外贸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成绩单”也尤为亮眼。
今年前5个月,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47.9亿元,同比增长15.4%,安徽外贸规模创下历年同期新高。
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走进去”,安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全球视野制定发展计划。
奇瑞汽车、国轩高科、阳光电源、江淮汽车……一批安徽行业“隐形冠军”企业正成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最活跃的身姿。
近年来,安徽正在用汽车出口量、商贸人员往来数以及国际货运规模等一项项大数据,交出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
如今,安徽省在世界贸易版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政府做“红娘” 把企业“送出去”
“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让我们在应对全球市场波动时更有底气。”广德市森泰木塑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周志广感慨。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海运成本飙升及汇率震荡等因素叠加影响,森泰木塑对外订单量一度呈现下滑趋势。针对企业困境,广德市税务局建立外贸企业动态响应机制,线上依托“电子税务局”出口退税模块,实现申报、审核、退库全程“一键式”办理;线下定期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出口企业内部开展政策宣讲会,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规避贸易摩擦风险。
外贸企业寻求新商机、拓展新市场,不仅需要企业主动“走出去”,更需要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

产业开放是发展的核心。
在安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活跃着近600家外资企业,正是在这样开放的产业氛围下,才涌现出一批出口“单项冠军”。
产业环境越开放,产业竞争力越强。这是安徽在发展制造业上坚定的“底层逻辑”。
举办“投资安徽行”、海客圆桌会系列活动,启动“徽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在更加开放的舞台上集聚要素资源。
产业出海与制度开放相互促进、相互验证,让安徽的“出海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安徽企业出海模式正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省财政支持组建联盟服务皖企抱团出海,形成合力开拓国际市场的新局面。
在庐江高新区,管委会打出“多措并举”政策组合拳,从金融支持到服务护航,全方位降低企业出海风险。联合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优化融资服务、落实惠企政策,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能力。
让更多皖企在海外站稳脚跟,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通过出口融信通融资服务积极支持企业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扩大产品出口,有效满足企业即时资金需求,助力企业走稳出海路,推动安徽外贸破浪前行。
据悉,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为安徽省某重点汽车企业提供出口融信通融资服务,用于支持企业扩大汽车产品出口。该笔业务是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作为应收账款的受让方,买入为支持安徽省重点汽车企业出口而产生的未到期债权,通过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的贸易金融服务,支持企业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扩大出口,能够有效减轻企业财务压力,满足企业较长期资金需求。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安徽“多措并举”政策组合拳,从金融支持到服务护航,全方位降低企业出海风险。联合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优化融资服务、落实惠企政策,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能力。
企业有“志气” 让产品“留得住”
海外市场“吃得开”,靠什么?
“靠的是产品、技术和创新。”采访中,企业负责人们都纷纷表示。
精一门作为一家以“创新引领、科研布局、国产替代”的新型制造业企业,多年来专注于汽车功能膜领域的前端科研生产和品牌连锁运营,形成了多项汽车功能膜“国产替代”的关键技术、核心专利和知识产权,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

在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机械臂精准挥舞,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台台空调经过精密组装后“走”下生产线。
“自主核心技术是格力立足全球市场的底气,公司拥有多项行业先进技术和专利。这款荣获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称号的‘宁畅’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非常畅销。夏季来临,海外空调需求还要持续升温,正是我们抢订单、拓市场的黄金时期。”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物流管理部部长徐蒙蒙说。
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加速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链,新质生产力激发外贸新动能,为安徽货物贸易出口提供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安徽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超七成,其中汽车、笔记本电脑和家用电器出口快速增长,成为稳外贸的“强引擎”。
数据显示,前5个月,安徽省出口机电产品1818.1亿元,同比增长18.3%,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1.8%。其中,出口汽车(含底盘)36.9万辆,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加17.5%;价值390.4亿元,同比增长25.3%;出口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185.4亿元、16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9.3%。
产品有“特色” 让安徽“有市场”
在德国慕尼黑车展的镁光灯下,奇瑞星途揽月纯电版以“零自燃”电池技术惊艳欧洲客商;波斯湾畔的沙特红海新城,阳光电源的浮体光伏阵列如蓝色铠甲铺展,标注着“Made in Anhui”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正改写中东能源版图;东京银座街头,改良版“徽州臭鳜鱼”与和风刺身同台竞技,方华强主厨的“新徽宴”连续三月获得米其林推荐……

从“新三样”抱团出海到安徽品牌享誉海外,拥有浓厚品牌底蕴的安徽,正打造凝聚优秀企业文化特质和经营理念的“皖美品牌”整体形象,实现从安徽产品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世界品牌的转变。
品牌,于企业而言,凝聚匠心、体现价值;于消费者而言,代表信任、体现品质。
对于安徽这样上升中的省份来说,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的知名度、美誉度、集聚度,更是区域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硬核观察指标。
不少人认识安徽,是从徽州文化开始的,而世界正通过徽文化这面棱镜,重新发现一个既传统又先锋的安徽。
在马鞍山郑蒲港,装载着300吨宣纸、徽墨的集装箱正驶向鹿特丹。这些融入歙县漆器工艺的文创产品,在亚马逊平台创下每分钟17单的销售纪录。而在产业链上游,德国工业设计师施耐德与泾县宣纸匠人共创的“星空宣纸”,将北斗七星图案织入纸浆,成为欧美艺术家的新宠。
在亳州中药材市场,伊朗客商哈桑举着直播设备惊呼:“这些《本草纲目》记载的药材,竟与波斯古医书完全对应!”他创立的“丝路药香”品牌,将亳芍药花茶与藏红花配伍,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
而大别山深处的霍山石斛种植园,已成为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基地,科学家们试图破译“仙草”抗衰老的基因密码。
“可以享受当地的许多美食,欣赏融合现代风格和古代建筑的风格,体验很好。”丹麦游客Mads表示。
当柬埔寨留学生陈秀莉在黄山之巅跳起融合吴哥窟浮雕姿态的现代舞,当阿根廷探戈大师卡洛斯用黄梅戏腔调吟唱《一步之遥》,安徽这场跨越山海的邀约,已经让世界重新发现徽风皖韵。
安徽品牌,提供了一个洞察安徽山水人文、古风新韵的视角。
截至2025年,安徽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已新增至181个,地理标志商标达230件,用标企业达2908家,累计培育中华老字号30家以上、安徽老字号500家以上。其中,红星宣纸等文房四宝品牌,耿福兴、同庆楼、聚红盛等餐饮品牌以及谢裕大、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茶叶品牌享誉世界。
从“产业出海”到“文化共生”,这片孕育徽商传奇的土地,正以“硬科技+软实力”的双桨,在时代变局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正如新安江千年不息的奔流,安徽向世界展示的,既是制造强省的创新魄力,更是文明对话的东方智慧。(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