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16日电 (祝家刚 杨越)宿州市埇桥区顺河镇是安徽省板材加工集群镇,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天气给顺河镇近200家板材加工企业的一线劳动者带来了“烤”验。为保障一线职工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镇工会、企业、劳动保障部门多方联动,精准施策、主动作为,打出“调工时、送清凉、强监管”组合拳,为一线劳动者在炎炎夏日带来阵阵清凉。
企业“错峰”上班,灵活工时避高温。“现在早上5点半上班,9点多就歇工,避开了正午的高温,下午4点再开工,效率反倒高了。”顺河镇东达木业生产厂长于二林介绍,企业根据镇里的倡议调整了工时,将原本“早8晚6”的工作制改为“早5晚9”,并为职工增设了15分钟“防暑休息岗”,供应冰镇绿豆汤,冰水、雪糕和酸梅汤。全镇板材加工企业落实错时上下班制度,部分自动化程度高的车间还推行弹性排班,确保每日高温时段(11时至15时)无人在户外或密闭车间作业。“刚开始担心调整工时影响产量,没想到职工精力更集中了,次品率反而下降了2%。”金誉隆木业的生产主管潘祥壁算了笔账,灵活工时让企业实现了“安全与效率”双赢。
工会“送凉”清凉物资送到岗。“这藿香正气水和冰毛巾太及时了,刚从车间出来,擦一把浑身舒坦!”东和木业压合车间工人王光理师傅笑着接过企业工会干部递来的防暑物资。自6月下旬以来,镇总工会启动“夏日送清凉”专项行动,把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绿豆、西瓜等防暑用品,送到各企业车间。针对部分企业防暑设施不足的情况,要求每个企业配备冰柜,免费给职工提供冰棒、雪糕、冰水等降温饮用食品。工会还责成企业采购了30台工业风扇等降温设备,安装在粉尘较多、通风较差的车间。“以前车间像个蒸笼,现在风扇一吹,干活都有劲儿了。”从事多层板拼版工作的李女士说。镇工会还联合卫生院开展“健康义诊进厂区”活动,医生现场讲解中暑急救知识,为职工测量血压,让大家心里更踏实。
部门“监管”筑牢安全防护网 “这间车间温度超过35℃,必须立即增加通风设备,否则不能开工。”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的执法人员和镇安委会的工作人员手持测温仪,在一家小型板材厂进行突击检查。入夏以来,镇劳动部门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开展“高温作业专项督查”,重点检查企业防暑措施、工时调整、高温津贴发放等情况,累计排查企业132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8份。“不仅要查,更要帮。”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所长杨兆勇说,对整改难度大的小微企业,部门协调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帮助改造通风系统、优化作业流程。目前,全镇企业高温津贴发放率达100%,大部分生产车间配备了防暑药品箱,没发生一起职工中暑事件。
“以前天热时总盼着早点下班,现在厂里有电扇、空调、工会送清凉、政府常检查,感觉自己被重视着,干活也有奔头。”在顺河镇东盛木业工作15年之久的吕本明师傅道出了许多职工的心声。从工会的贴心防暑降温物资到企业的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再到部门的严格监管,多方合力织就的“防暑网”,让劳动者在热浪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也为这座板材小镇的夏日生产注入了动力。(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