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11日电 (陈瑶)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将服务窗口前移,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民众“办证难”问题。
近日,在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周集村,村民李守兵领取到了崭新的宅基地不动产权证书。过去,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因程序复杂、材料繁琐、纠纷频发,成为困扰村民的“老大难”问题。周集村758处农房中,此前仅完成284处登记,很多村民因文化水平有限、政策不了解,或存在宅基地边界争议等问题,迟迟无法办理证书。
面对民众的迫切需求,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行动,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直接把登记窗口设在了周集村村委会。
杨波就是这10名骨干之一。在周集村集中办证的两个多月里,他和同事们以村为家,白天在村委会开设的“微窗口”集中办证,晚上整理材料、研究个案,周末还主动走到田间地头实地勘察。“民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多跑一趟,民众就能少跑一趟。”杨波的话语道出了专班人员的心声。
专班成员们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核查档案等方式,全面摸清了全村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实际情况,梳理出了各类问题。针对不同问题,专班分类施策,协调镇政府和公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为69户符合分户条件的村民办理分户登记;通过视频委托、现场申请、合并相邻宗地等方式补齐246户外出务工村民的“四邻签字”材料;依托市县一体化信息平台,与农业农村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完成了周集村3293宗土地、共553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换发,登簿颁证率100%。
从“群众跑”到“干部跑”,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服务”,这一转变也是蚌埠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的生动实践。
“这次驻村办证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更让我们党员干部在基层实践中锤炼了作风。”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学习教育中,该局坚持开门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通过面对面服务、点对点解难,既提升了服务效能,又优化了营商环境。(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