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9日电 (任俊翔)近年来,屯溪区屯光镇坚定不移推进抛荒地整治工作,通过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切实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理念落到实处,为保障粮食稳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7日上午,屯溪区汉沙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内,两台插秧机在水田间来回穿梭忙碌,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入水田,整个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然而,数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土地零散且荒芜,杂草肆意丛生,部分农田因灌溉条件不佳、土壤肥力贫瘠而被长期抛荒。

2023年,汉沙村针对部分土地抛荒、农户分散耕种效益低等问题,采取统一收回、集中管理的方式,整合土地资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江卫民介绍:“当时村里收回抛荒地后,面临土壤肥力不足、灌溉条件有限等难题,无法直接种植水稻。”经过调研,村里决定先种植油葵和油菜,既改善土壤结构,又发展“赏花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当年,村里种植油葵400多亩,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
为提升土地产能,2024年底,屯光镇争取项目资金900多万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田块连片改造,原本零散的小地块整合成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成片良田;同时配套建设完善的灌溉设施,彻底解决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困境。如今,这里的旱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水稻田,农机下田更便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汉沙村引入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和科学种植。今年,村里种植水稻近200亩,剩余土地继续种植油葵等作物,形成“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又增强了土壤肥力,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江卫民算了一笔账:“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水稻种植效益远超往年,预计亩产可达1000斤以上,收益比过去增长30%以上。”
这种“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在富礼村、浯村同样见效。这三个村的项目是屯光镇农旅专项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961万元,采用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模式,规划建设510亩高标准示范农田。其中,富礼村和浯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保底收益30万元。
下一步,屯光镇将充分依托高标准农田,加大推广优质稻种的力度,全面推行全程机械化种植,鼓励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