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1日电(汪建光)7月1日,阊江祁门县段及其支流(不含祁门县江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新安江祁门县段及其支流(不含安徽黄山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禁渔期正式结束,秋蒲河祁门县段及其支流禁渔期也将在月底收官。
作为阊江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祁门县溶口乡立足辖区实际,以“守护母亲河,保护种质资源”为目标,通过强化监管、广泛宣传、全民参与,为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溶口力量”,“水清鱼欢”的生态画卷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溶口答卷”。

“我们每天至少开展2次巡查,重点时段还会加密巡查频次。”溶口乡平安法治和综合行政执法中心主任章志刚介绍。2025年禁渔期间,溶口乡组建禁渔巡查队,采取“白+黑”“定点+流动”的巡查模式,对辖区内阊江河段进行全方位监管。行政执法人员累计开展巡查180余次,发现并劝阻违规垂钓行为12起,收缴地笼等违规渔具20余件。
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溶口乡在全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禁渔氛围。同时,利用乡村大喇叭、微信群等平台,定期播放禁渔通告和科普知识,让禁渔政策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禁渔行动中来,形成了全民护渔的良好局面。
通过禁渔,溶口境内阊江河段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段水质进一步提升,溶解氧含量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以前河里的鱼越来越少,现在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鱼游来游去。”溶口村村民高兴地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河岸边的鸟类也明显增多,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下一步,溶口乡将继续加强对域内河流的保护,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巩固禁渔成果,让阊江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持续焕发生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