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民生

从楹联中走来,古村西递何以更加美好?
2025年06月19日 16:10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19日电 (翁成涛)在皖南黟县的青山绿水间,古村西递以深厚的楹联文化为魂,以蓬勃的志愿服务为骨,精心打造出一支“递送美好”服务队伍,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新道路。

  古为今用,退一步想创新徽式调解

  西递村现存楹联百余副,其中蕴藏着徽州人传承千年的处世智慧。“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的楹联巧妙将“辛”字多加一横、“亏”字多添一点,以错字寓意“多一份辛苦多一份收获,吃小亏得大便宜”。这种“吃亏是福”的哲思,恰与“递送美好”志愿者“作退一步想”的调解智慧不谋而合。

  2023年3月,“西递大妈”志愿服务队成立,这支平均年龄60周岁的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女性在家庭矛盾调解、信息收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开展安全检查、防范电信诈骗、社会面巡逻防控等活动,成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传承和弘扬“作退一步想”工作法的新尝试。

  2018年以来,累计调解矛盾487起,成功率99.79%,邻里纠纷发生数连续3年下降,民众安全感、满意度稳居黄山市前列。

  走街串巷,声声铜锣敲出四季平安

  无论何时,夜间那清脆的一声铜锣和“天干物燥 小心火烛”的号子,是西递村人安心入眠的“一剂良药”。打更队队长黄煜介绍:“这打更的铜锣代代相传,不仅是古村安宁的接力棒,还是加强遗产保护的西递符号。我们这支打更队伍于2003年成立,现有12名志愿者,其中党员8名。队伍既传承着每日‘夜间巡更喊安全’的传统,又延伸出‘文明旅游劝导’‘古建安全巡查’‘非遗宣讲’等现代服务场景。”

  2025年1月,在西递镇“递送美好”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上,遗产保护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该队伍由西递村党员、村民和西递镇管委会成员组成,由2024年获评“安徽好人”的敬爱堂文物保护员胡晓雯担任队长。

  如今,西递打更队和遗产保护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镇域矛盾纠纷调解、古建安全隐患排查检修,致力于开展文化遗产、文物知识宣传教育,还参与编写了多部关于西递古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资料,参与非遗手工艺推广,对古建筑进行巡查、防火和管理。

  村镇一心,递送美好温暖八方来客

  2025年1月26日,西递镇整合镇域志愿者队伍,举办“递送美好”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组织党员、青年、巾帼、“西递大妈”、义务打更队、遗产保护志愿服务队6支队伍共计500余名成员成立“递送美好”志愿服务队。

  其中,党员志愿服务队在防汛抢险时筑起红色人墙,在“开门教育”时助农采摘青梅、黄桃,在政策宣讲中走村入户,在古建修缮现场化身文物医生,在雕花木窗前轻拭尘埃,在民居祠堂内排查隐患,以匠心守护文脉。

  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活跃在古村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还是在环境整治中挥洒汗水,亦或是在旅游旺季担任文化讲解员,这群年轻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为千年古镇注入新时代的活力。

  巾帼志愿服务队则以温柔细腻的服务温暖着村民的日常生活。她们在非遗工坊巧手编织传统技艺,在“阳光之家”陪伴留守儿童读书学习,用女性特有的细致与耐心,为徽派村落织就了一张充满温情的服务网络,让古朴的青砖黛瓦间洋溢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