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乡村振兴

埇桥区理想家庭农场巧用麦秆“点草成金”
2025年06月19日 11:11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19日电 (张欣欣 项锦)麦收时节,金灿灿的麦浪带来丰收喜悦的同时,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秸秆却成为难题。在埇桥区广袤的田野上,理想家庭农场将昔日让人头疼的废弃物变成了养殖户争抢的“香饽饽”,走出了一条“秸秆变肉”、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致富新路。

  走进理想家庭农场的秸秆加工车间,只见刚刚从田间运来的新鲜小麦秸秆经过粉碎、揉丝、打包密封等一系列标准化处理后,变成了一包包方方正正、散发着淡淡发酵香气的优质饲料。

  “以前小麦收割完,秸秆要么一烧了之污染环境,要么简单还田效果有限。”农场负责人谷宁宁指着饲料包介绍说:“现在我们通过科学处理,把秸秆变成了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牛羊饲料,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谷宁宁算了一笔经济账,“每吨饲料的加工成本大约为280元,用它替代部分传统饲料喂牛,每吨能帮养殖户节省饲料成本约500元。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秸秆焚烧的环保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还降低了养殖成本,一举多得”。

  “我们合作社的核心思路就是打造‘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模式。”他解释道,“小麦收获粮食后,秸秆不再是负担,而是重要的饲草资源。我们加工成饲料供给农场自有的肉牛养殖场,牛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又变成优质的有机肥,还田滋养下一季作物。这样,农田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可持续的生态循环链。”

  据谷宁宁介绍,仅去年夏收一季,农场就消化利用了300余吨小麦秸秆,合作社自养的多头肉牛,饲料成本显著降低,牛肉品质也因喂生态饲料而得到提升,市场反响良好。

  除了作为牛饲料这一“主渠道”,谷宁宁还在积极探索小麦秸秆的其他高值化利用途径。他打算将部分秸秆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用于清洁供暖;尝试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基料化利用。

  对于未来发展,谷宁宁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计划提升秸秆收储加工能力,引进更先进的发酵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升饲料品质和产能。同时,希望能与更多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把这个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乡亲增收,为守护绿水青山和保障粮食安全、畜产品供应贡献更大力量。”(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