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民生

56岁脱贫户用旌德大饼“烙”出幸福味
2025年06月17日 16:57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17日电 (俞沐)清晨五时,旌德县俞村镇俞村村的柴小梅已在院子里劈好了柴火。地锅灶里火星噼啪作响,铁鏊子上,一张薄如蝉翼的面饼正被金黄的菜籽油浸润,馅料的香气混着柴火味氤氲着——这个56岁的脱贫户,正用一口地锅、一双巧手,把日子“烙”得越来越香。

  “来啦!刚出锅的大饼,烫乎着嘞!”柴小梅翻动着锅铲,金黄的油花在面皮上滋滋作响,咬一口,薄脆的表皮裹着鲜香的馅料直冒热气。这手做旌德大饼的手艺,是她跟婆婆学的,如今却成了家里的“增收密码”。

  “用的都是自家榨的菜籽油,馅料是地里现摘的韭菜、自家腌的梅干菜。”柴小梅说,“你看这油色,清亮得很!”为了省下成本,她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地里割韭菜,梅干菜也是去年晒的,“食材新鲜,味道才地道,乡亲们吃着也放心。”

  起初支地锅时,柴小梅还有些犹豫:“50多岁的人了,怕被人笑话。”她试着在村口摆摊,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光了15张大饼。“现在每天能卖30多张,一张赚3块钱,一个月下来能增收3000多块呢!”她掰着粗糙的手指算着账。

  除了做饼,柴小梅家的4亩油茶林和4亩毛竹林更是“聚宝盆”。春日里,她背着竹筐给油茶树剪枝,秋冬时,又扛着锄头去竹林挖冬笋,“去年光毛竹跟冬笋就卖了3000块,油茶再过两年挂果,收入还能翻番!”

  “你看她现在,劈柴、种地、做饼样样在行!”俞村村党总支书记俞峰笑着说,柴小梅家的变化,是村里脱贫户的缩影,是靠双手打拼出来的踏实,是被政策暖出来的红火,更是一家人“人穷志不穷”的坚韧。(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