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文旅

文旅交融六十年 千年文脉破圈出彩
2025年06月06日 16:51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6日电(尤靖文  凌义乐)固镇,古称谷阳。汉高祖刘邦于此设县,北魏太和年间改设谷阳镇,后演变为今天的固镇。1965年7月建县的固镇,是安徽省“最年轻的县”。

  自建县六十年以来,固镇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国汉文化旅游重要节点旅游景区,盘活优势文旅资源,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固镇的文旅底色,是千年文明积淀的厚重。

  翻开《固镇县志》,大事记中的第一个记载便是“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项羽率10万楚军从陈下(今河南淮阳)至域下(今城集),被数十万汉军围困。项羽兵败南逃,史称‘垓下之战’。”

  “固镇地区目前发现的关于垓下之战的遗迹众多,存世的‘霸王城’就有湖沟霸王城、小王庄霸王城、垓下霸王城三处。”固镇县博物馆讲解员殷焕焕介绍道,出土遗物对研究垓下之战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垓下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获评“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江淮地区无史前古城的历史空白。

  面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固镇县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深入推进“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教育兴县、文旅富县”四大战略。并且专门成立文化旅游招商小组,大力开展旅游招商活动。

  与此同时,固镇县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包括编制系列遗址保护规划,设立多个考古研究基地,开展垓下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等。

  一座城有了历史,就有了底蕴和魅力。

  固镇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文旅产业“多点开花”,带动产业、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文化名片,充分展示固镇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截至目前,固镇已建设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景区3家、2A级旅游景区1家、省级优秀旅游乡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空洞的热闹,没有旅游的文化,将是寂寞的支撑。”固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分管负责人邱晨光认为,对于自然旅游资源欠缺的固镇来说,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尤为重要。

  2021年以来,剪纸、布衣、泗州戏等一批非遗项目接连亮相垓下遗址景区,通过展演以及各类体验游玩项目吸引游客,以可触、可观、可赏、可体验、可带走的活态化方式,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品质,让游客能够与非遗“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节日场景创新赋能,实现文化的破圈突围。

  春日的谷阳城遗址公园,15万株樱花与汉代城垣相映成趣;夏日的谷阳镇化身“伏羊美食之都”,“羊品牌”越擦越亮;秋季的菊花季则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数百亩金丝皇菊基地变身“大地艺术展”;冬季的年货大集为市民游客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年货市场······

  固镇以“春樱、夏羊、秋菊、冬集”为脉络,将自然节律与文化基因深度融合,构建起全年无淡季的文旅消费生态。

  “今年,谷阳遗址公园投资约8000万元进行了升级改造,园区所有道路进行了翻新升级,新增了智慧化景区平台和雨污水系统,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游玩体验。”谷阳镇党委宣传委员孟凡凡介绍,未来还将对闾里建筑群进行整体改造施工,打造集住宿、餐饮、文创等商业为一体的商业体系。

  据统计,2024年,固镇县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分别增长33%、17%。

  六十年砥砺前行,固镇文旅从“遗址守护”走向“价值创造”,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开花”。未来,固镇将继续深耕汉文化“富矿”,让历史文脉在创新中永续,使文旅融合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