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5月9日电 (宋诚钊)今年“五一”假期,黟县宏村以“暖心服务”为核心,从交通疏导到文化体验,从餐饮住宿到人文关怀,全方位打造“宏村长红”的旅游新名片,让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全新魅力。
创新服务模式 共享暖心空间
为解决游客就餐难题,宏村镇政府食堂在假期全面开放,推出每日不重样的十元套餐,包含五菜一汤及黄山烧饼,加5元还能品尝“网红”毛豆腐。这一举措既保障了游客饮食安全,又让游客以亲民价格尝到五加皮炒蛋、笋衣烧肉等地道徽菜。据统计,假期期间政府食堂共接待游客400余人次,成为宏村“暖心服务”的最佳代言。
宏村镇以“绣花功夫”完善全域服务:协调10家商户设立“爱心厕所”,缓解如厕难题;在政府门口设置24小时“暖心驿站”,提供茶水、充电等服务;开放8个临时停车场共4200个车位,解决停车难题。从舌尖到心尖,宏村用“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诚意,让每位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志愿力量赋能 打造服务品牌
“这是雷岗山,宏村的‘牛首’所在……”头戴红帽、身披红马甲的“小宏帽推介官”正在为游客讲解。这支由37名本地志愿者组成的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后为游客提供景点讲解、路线指引等服务,成为宏村最鲜活的“文化名片”。
“小宏帽”志愿服务不仅限于节假日,他们常年坚守景区各个角落,用真诚服务温暖每一位游客。服务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人人都是窗口’的理念,用暖心服务诠释宏村的待客之道。”这支队伍已成功入选2025年第一季度安徽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文化活态传承 创新体验场景
“五一”期间,这座千年古镇以“白+黑”全时段文化供给,构建起沉浸式文旅新场景。白天,南湖书院乐彼园内锣鼓铿锵,《水淹七军》《天仙配》等经典剧目选段轮番上演,水袖翻飞间,游客得以窥见“徽班进京”的遗韵。非遗市集上,鱼灯彩绘工坊挤满亲子家庭,孩子们手持竹骨宣纸扎制的鱼灯,用矿物颜料勾勒出斑斓鳞片,打造属于自己的“年年有余”。当夜幕降临,宏村化身非遗奇幻剧场。提一盏鱼灯穿行古巷,与巡游的花灯队相遇,花灯点亮星空,仿佛穿越明清上元灯节。
宏村构建“传习-体验-传播”的非遗传承体系:“雉山凤舞”走进校园课堂,老艺人驻点教授徽州木雕。这种“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理念,让非遗成为可触摸的文化基因。
宏村用“暖心服务”诠释文旅“长红”的真谛——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人心。正如游客留言:“这里的美,在粉墙黛瓦,更在每一个温暖的笑容。”(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