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乡村振兴

宣城旌德:致富路上听取“蛙声”一片
2025年02月21日 18:11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2月21日电 (张海文)初春时节,走进宣城市旌德县云乐镇张村泥鳅山脚下的石蛙养殖基地,清风拂面,流水潺潺。养殖户李永国正仔细查看越冬种蛙的培育情况,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曾从事自动化设备行业十余年的李永国,2014年毅然返乡投身生态农业,先后探索土猪养殖等产业。2024年初,他敏锐捕捉到特种养殖市场机遇,依托云乐镇“天然氧吧”的生态禀赋,转型发展石蛙生态养殖。该镇83.9%的森林覆盖率、优质山泉水和恒温环境,为石蛙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

  石蛙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矿物质元素,具有诸多营养和保健功效,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其生长条件特殊,人工养殖门槛高,市场前景广阔。

  李永国介绍,石蛙养殖需攻克水质控制、活体饵料培育等多项技术难关。为了科学养殖,他先后赴江苏、福建等地向养殖石蛙技术成熟的老手取经,在云乐镇经发办工作人员指导下,成功建设标准化养殖池24个。通过将无污染的山泉水接入基地,给幼苗喂养熟南瓜,给种蛙喂养黄粉虫,李永国摸索打造了一套“南瓜育苗-活虫饲喂-山泉水循环”的生态养殖法。

  目前,基地存栏种蛙500只、幼蛙4万余尾,预计三年养殖周期后,按市场价160元/斤计算,年产值可达百万元。李永国表示,当前基地还处于试验期,计划打造约2000平方的基地,正在进一步扩建中。他指着正在扩建的场地说:“虽然很辛苦,投入也很大,但我充满信心。等基地扩建完成,养殖技术更加成熟,就能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

  “生态养殖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云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正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特种养殖”模式,未来将推动形成育苗、养殖、深加工产业链,让更多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如今,云乐镇的“蛙声”不仅奏响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曲”,更描绘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