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2月17日电 (蒋铱沛 徐梦婷)安徽黄山歙县积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五美”目标,实施“五微”行动,探索具有歙县特色的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歙县先后荣获国家“两山”实践基地、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
“数字+基建”绘就和美乡村好风光
积极响应“数字乡村”战略,歙县加快和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坚持规划引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持续深化数字乡村建设,运用“小切口、微更新”的规划思路,依托当地本土文化和产业资源,谋划建设和美乡村“两带两区”(徽州古城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众星拱月带、新安江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未来宜居宜业共富带、徽州天路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农文旅示范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区)。提升基础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建成5G基站800余座,农村地区光纤网络普及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100%。建立182个益农信息社,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发展县乡村统仓共配新模式,建成县级运行中心2处、镇级运营中心8个、城市综合便民服务站80个、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202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91个。焕新村景风貌。实施镇景村一体化“微改造、精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近3亿元全域推进净化、绿化、亮化、彩化、美化,实施“微改造”项目1127个,创意打造“歙”美五小园2000余处。打造非遗村、艺术村、摄影村、戏曲村、美食村等村庄景点,创意培育出“云巅坡山”“光影石潭”“如意姬川”“锦鲤瞻淇”“红色金石”等一批乡村“微景区”,打造自驾游、骑行游、摄影游、康养游等旅游精品线路20余条。
“数字+农业”绘就乡村产业新前景
应用数字技术为乡村产业资源整合与优化提供新途径,歙县在和美乡村打造中推动资源配置数字化改革、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提升要素供给效率和乡村产业效益。
打造智慧产业大脑。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建设,搭建县5G数字农业平台,试点搭载的定潭菊花、万兴园葡萄实现数字化管理。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围绕三潭枇杷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果园物联网平台,依托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完善建立三潭枇杷追溯等子系统,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加工、流通等流程进行数字监控,实现农产品“带证上网、带码上线”。
培育智慧生产体系。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千亩核心示范区22个,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6个。成功创建智能化蛋鸡养殖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家,实现自动饮水、自动喂食、自动温控、自动光照、自动清粪、自动干粪等全物联化生产蛋鸡养殖。新培育数字农业工厂5家,涵盖智能化种植枇杷、葡萄等多领域。成功探索数字化、智能化鳜鱼养殖,已建成陆基圈养桶190个。
发展智慧商贸经济。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支撑体系,成功争创省级电商示范镇3个、示范村13个,培育超千万省级农村电商企业9家。全面打响“歙采缤纷”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发徽茶、徽菊、皖南花猪等农产品172款,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溯源体系。联动镇、村集体经济公司和本土企业为品牌提供产品供应链支撑,构建联农带农机制,今年以来“歙采缤纷”产品销售额累计达3000万元以上。
“数字+文旅”绘就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推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数字新质生产力,歙县重构农文旅产业结构体系、产品服务、业态模式,实现农文旅产业多元化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数字文化铸魂。建成数字农家书屋183个,覆盖率100%,支持PC端、手机APP、微信订阅号等多种阅读方式,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3万余册,音视频出版物2000余部,电子期刊30余种,每年补充更新10%,保障农民阅读需求。
两山转化壮骨。依托国有平台公司搭建县级两山转化交易平台,建设“两山转换微信小程序”,一键式简易操作程序实现资产资源数字化转化。通过“1+3+N”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建设运营歙县数字乡村馆,实现农业资源数字化、透明化和云端交易,完成线上交易1500余笔3.58亿元。
特色IP强肌。以网络视频、新媒体等为载体,深度发掘推广乡村美食、乡村设计、乡村戏曲、乡村赛事等文旅资源,重点打造村碗、村创、村戏、村赛等“村字号”IP。先后举办十六届三潭枇杷品鉴周、“一夜鱼龙舞”万人嘻嗨、“村超”、杞梓里英坑自行车爬坡赛等文旅系列活动90场次,发掘“徽州味 赛村碗”美食30多碗,目前全县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994.29万人次、年收入73.74亿元。(完)
责任编辑:储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