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2月5日电(郭娟 戴岩)山珍海味,不如冬笋一味。随着大雪节气临近,时令冬笋迎来上市,鲜嫩美味的冬笋一跃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的新宠。清甜爽脆的冬笋搭配咸香醇厚的徽州农家火腿,迸发出属于山珍独特的鲜味,令人回味无穷。冬日的竹林间,藏着大自然的馈赠。在安徽黄山歙县石门乡竹岭村海拔300米以上的万亩竹林里,冬笋悄然生长。

12月4日一早,不少村民踏着晨露、提着锄头在竹林里忙碌起来。竹岭村村民戴坤红是挖笋的老手了,只见他拿着锄头在竹林里仔细辨认,找准位置,往地里挖几下,鲜嫩的冬笋就冒出了头。
戴坤红传授经验道:“找笋子就是靠毛竹,毛竹旺盛的地方就好找,多的时候,能挖四五十斤冬笋,一天至少收入两三百元。”新鲜出土的冬笋质地清脆,用刀切除冬笋的根茎、划开笋壳,就可以剥出完整的笋肉。

据了解,冬笋最佳的做法便是与徽州火腿相结合。将冬笋与徽州火腿均切成薄片,待锅里油温升高先放入火腿片,翻炒直至边缘微卷,再倒入冬笋片,加入适量清水,快出锅时撒入大蒜苗增色添香,冬笋的清脆与火腿的鲜美相互交融。
石门乡竹岭村村民朱爱珍说:“石门冬笋的特点就是不涩嘴,清香味特别足,炒之前不需要过水,和本地土火腿搭配,吃起来非常鲜美。”石门乡竹岭村的冬笋味美质优,与其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当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较高,土壤多为砂质酸性黄红壤和黄壤,富含硒元素,理想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冬笋的生长。

“竹岭村将进一步打造‘石门笋姐’品牌,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延伸冬笋产业链,联农带农,增收致富。2024年,竹岭村的冬笋产量预计在35000斤、户均收益2000元。” 石门乡竹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钱慧琛说。
责任编辑:储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