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邵名新:马头墙上画出新天地
2024年04月12日 21:43 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安徽之美。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新皖事公众号、中新网安徽新闻联合策划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田野实践作品集《行走田野 发现安徽》专题上新啦!

  正值阳春三月,皖南大地,春暖花开,生机勃勃。在绩溪县委宣传部、绩溪县融媒体中心、泾县县委组织部、泾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的全力支持下,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余名学子走进两地,深入田间地头,挖掘乡村故事,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新闻人的“四力”要求。

  专业实践教育是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坚持多年的教学特色安排,通过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学习与专业田野实践、教育理念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青年学子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春日踏足伏岭,春色绽放,生机勃勃。粉墙黛瓦间,弥漫着皖南生活的闲适、安静。

  漫步在伏岭的街巷里,墙壁屋檐处处都有墙头画的装饰点缀。无论是村镇里的建筑文化遗存,还是村民自建的房屋,都能看见或新或旧的墙头画,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花鸟鱼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伏岭几乎处处都有墙头画。

  这些墙上的“风景”,大多出自邵家的笔下。

伏岭的墙头画

墙头画里,寄寓着信仰与期待

  68岁的邵名新是“徽州墙头画”的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1977年开始从事徽派门楼画、墙头画等壁画艺术创作,至今已有40余年。

  经他手作的墙头画几乎遍布整个绩溪。光去年在绩溪县板桥头乡的板桥头卫生院,邵名新一个人画了78个马头墙,300多幅墙头画。

  “我们绩溪有个习惯,在外面赚钱回家,第一个就是要把房子做好,第二个是要把坟墓做好,所以我们的房子和坟墓都做得很漂亮的。” 这是徽州古村落特有的乡土民俗、血脉承继。

  邵名新说,伏岭的墙头画就是从三雕演变过来的。清朝乾隆年间,商业经营成功的徽商荣归故里,建造民居时,尤其注重民居的建筑装饰,除使用木雕、砖雕、石雕、书画匾额装饰外,墙头画也是其选择的重要装饰形式之一。

  “以前做房子想要好看,会做砖雕、石雕、木雕,但这些成本高,普通老百姓用不起,于是就会画墙头画。”据邵名新介绍,墙头画在徽州地区经济衰落的清末时期逐渐替代奢华的徽州三雕, 将伏岭人的住宅装饰得庄重大方又不失细致与典雅。

  “在我们徽州这边,房子不画画就不漂亮。”尽管农村的现代化让很多地方的房屋不再需要墙头画,但在伏岭,不管老宅新居,总离不了墙头画的点缀。

  伏岭人对墙头画有着不一样的感情。邵名新说,对于伏岭人而言,墙头画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厚重、神秘而又绚丽,诠释着伏岭人对美好生活的信仰和追求。

画好作品,就是最大的乐趣

  墙头画作为徽派建筑的一部分,过去常是由砖匠师傅来绘画的,后来才由画师来专门绘画。

  “在我们绩溪伏岭这边,砖匠师傅必须要懂得绘画,不然的话就只能算半个砖匠。画的不好,砖匠手艺就不行”。据邵名新介绍,他的爷爷邵在夏和父亲邵林九就是从事砖匠手艺的,后都成为墙头画创作的名师。

  邵在夏从30岁开始画画,一直画到80岁,画了50年,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字。邵林九也画了几十年。

  受到爷爷、父亲的影响和家庭艺术的熏陶,邵名新从小就特别喜欢徽州的墙头画。他说,小时候,爷爷在家里给将要结婚的新郎官家画新娘床画时,自己总是站在旁边看着爷爷画。

  长大后,画画就成了邵名新的梦想,每画好一幅满意的作品,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乐趣。

  谈及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邵名新很是开心自豪,“我家墙头画是三代相传到我的”。邵名新从19岁开始在墙上绘画,因为当时爷爷和父亲年纪都比较大了,很多活干不了就由他接手。

  慢慢的,邵名新成为了在伏岭马头墙上作画的人。

  一开始,邵名新只是用相机拍下爷爷在墙上作的画,再打印出来临摹。后来,邵名新还会到周围其他的村庄里转转,看到不一样的就拍下来模仿学习。

  现在画什么,邵名新在头脑里就可以想象出来。但邵名新总觉得爷爷和父亲作的墙头画更精致,自己年轻时没能将家传的墙头画技艺好好传承。

  看着爷爷做的墙头画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美轮美奂,弥足珍贵,眼前划过一丝惋惜。

邵在夏于1979年作的墙头画《凤凰与牡丹》

  不过,让邵名新略感欣慰的是,以前交通不发达,出门都是靠走路,邵名新的爷爷和爸爸基本上画画都在本县,最远的只画到岭北。

  现在交通发达了,邵名新绘画的地方就远了许多。“我东边画到浙江,北边画到陕西的西安,在南边画到歙县,西边画到泾县。”伏岭的徽派墙头画也慢慢被带到其他更多更远的地方。

墙壁上画的老寿星都在笑

  邵名新自己家院子墙壁上,有一幅“福”字画,是2006年画上的,到现在已经有18个年头了,崭新如昔。

  邵名新说,诀窍就在于墙头画所用的材料是矿物质颜料,而不是用化学颜料,能够永久保存。

  除此之外,作画还要把握好时机和自然,在石灰披灰墙体上作画时要考虑到气候、季节、温度对墙面干湿程度的影响,这样作出来的画才能不易褪色,风吹雨打而不会漫漶不清。

邵名新于2006年在自家院子里作的福字画

  对邵名新来说,画墙头画是拿手的事情,也是让人开心满足的事情。小时候画画随心所欲,现在画画常常要考虑画的寓意。

  找他画墙头画的东家有许多要画吉祥图案的,“福”字是其中的一种,邵名新能画出很多主题不一样的“福”,只要东家提出来,邵名新大多都能画出来。

  邵名新画的墙头画不仅能够不重样,还很少出错去涂抹修改,很多周边村庄的人要给家里画墙头画都会来找他。从开始绘画到现在有48年了,但每画一家,邵名新都会有新的收获。

  邵名新谈起自己曾给一位东家画画,画了一个老寿星,画完以后,东家还要请他在两边题上对联。“东家每次看到我都要说我画得特别好,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墙壁上画的老寿星都在对着他笑,心情就不一样!”说到这里,邵名新的脸上也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邵名新给东家作的福字画之一

墙头画总要有人画下去

  邵名新说,画画其实不难,难的是画钩,汉纹钩。因为汉纹钩弯弯绕绕特别多,比较复杂,一不小心就容易画错。

  邵名新的父亲教邵名新画汉纹钩时只一句话,“对钩要一上一下,不能爬背。”其他的全靠邵名新自己揣摩。

汉纹钩装饰图

  或许正因为有一定难度,在很多地方,墙头画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了。县里会画墙头画的人本身就不多,只有八九个,画得好的也只有两三个人。“都是五十多岁以上的人,毕竟要上高架作画,七十岁以上的师傅也很少画了。”

  墙头画该传给谁画下去呢?

  “画墙头画很苦的,年轻人怕吃苦。”邵名新退休之前,在伏岭中学教书时教过学生画画,并问过学生,有没有学生愿意跟着他学墙头画的。

  一开始很多学生都举手,表示愿意学,但当邵名新说出条件时,就没人说想学了。

  邵名新提了三个条件,一是胆子要大,没有恐高症,二是要有美术细胞,三是能吃苦。“就这三个条件,就把学生吓跑了。”邵名新的言语中透露着惋惜和无奈。

  他想不通,画墙头画的工资也比较高,怎么就没人学呢?

  邵名新担心墙头画的技艺传不下去,去年向县里的宣传部提议在县里的徽州学校办一个大专班,专门教授传承非遗技艺,结果怎么样还不知道。

  邵名新心想,“年轻人怕吃苦,画不了,我还得继续画。”

  如今,邵名新快七十岁了,在被问到“现在还能去马头墙上绘画吗,年纪大了会不会有点危险”时,他说:“我不怕高。我爷爷还画到八十岁呢!”

  上周五,邵名新还在瀛洲乡梧村的房屋上画画,对邵名新来说爬高画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退休后的邵名新,光荣“再就业”,应聘成为伏岭镇文化协管员,发挥非遗技艺传人的余热,用自己的所长免费为村里的建筑增添新画意。

  比如改建后的徽剧博物馆,古色古香的大门上是邵名新绘制的门神图,用色大胆艳丽又不失和谐、人物形象鲜活而富于变化。现在伏岭镇上的三对门神都是邵名新画的。

邵名新于2017年在伏岭柏公祠作的门神图

  邵名新说,尽管现在他的年纪也大了,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去路远的地方画墙头画了,但他会一直画下去,直到画不动为止。

  作者:张燕 宋伊芳 严川虎 吴婧妤 贾小云 陈宇鸣;

  指导老师: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周春霞 刘丽 章玉政;中新社安徽:成展鹏  张雨生

责任编辑:刘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