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登临徽杭古道 路见千年徽商
2024年04月05日 09:07 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的笔下,路是先行者的痕迹,昭示后来人只有勇敢地去尝试,才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在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便有这样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道——徽杭古道。它是集自然风光及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的山间走廊,如今依然在伏岭群山中,以瑰丽之风景,人文之光辉,引领着天下游客前往登临。

  历史上的徽杭古道全长七十五公里左右,是继我国“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更是徽商精神的载体。2013年,徽杭古道入选国务院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

  今天,徽杭古道在向往来行人在勾连皖南山水风光的同时,也诉说着徽商走出大山的勇气与果决。

江南第一关。王馨怡 摄

图片路遇美景 旖旎风光拾阶入眼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古道的绝妙,首先当属景致之绝妙。位于风光旖旎的皖南,徽杭古道在青山绿水、云雾萦绕的掩映下自然更加赏心悦目,入眼皆景。

  徽杭古道依龙须山,傍登源河,龙须山风景秀美,登源河流水潺潺。道路有1米多宽,中间是大理石板铺就,寓意“龙脊”;两侧是鹅卵石或其他石头堆砌,寓意“龙鳞”。徽杭古道之上的“江南第一关”,是徽杭古道的重要关隘。

  四月初始,徽杭古道春色正浓,两侧路边长满灌木,油桐花、桃花、杏花渐次开放,与耳边溪水淙淙,真是一派天然景致。

  在春意添彩下,不同时段走徽杭古道将会领略不同的景致,一处山中,却是韵味无限。

  清晨时,拾级而上,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可见重峦叠嶂,风起云涌,古道延绵,空山静谷,摄人心魄。正午时,怪石嵯峨,溪流奔泻,飞泉瀑布尽收眼底,与远处山下伏岭村的徽式民居以及油菜花一同让人心旷神怡。

  清明时节,徒步上“江南第一关”,随处可见一簇簇绚烂的高山杜鹃,一枝枝,一簇簇,悄然一路绽放至蓝天凹。盛开的杜鹃花蕊中,深藏着日月轮替的精华,保存着山川云雾的灵气,把徽杭古道的春天绘成了一幅壮丽的风景画。

  “从开始徒步,就有一汪清澈见底的潭水相伴,途中可见溪水和瀑布,窄窄的山道边就是峡谷,脚下是严峻的山体。”近日,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采风实践团分队登临徽杭古道,一路上被沿途的古迹所吸引,感叹古道画卷的自然之美。

  “我们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看似遥不可及的顶端,在淙淙的泉水中,在山间独有的清风中,一步一石阶,感受着那个时候勇于走出大山的那群年轻人如何用热血磨平了山间的锐石,走出这一道梦想之路。”采风团成员王馨怡表示。

古道春色。张雨生 摄

图片路品精神 徽商繁荣由此开道

  一条连接古徽州与杭州的道路,在今天来看是风景之道,而回望历史则是古徽州人民的生存之路。

  踏上古道,在斑驳的石板阶上,在险峻的山崖路上,除了赏景,更能聆听千百年历史的回响。这自唐代就已修成的杭徽古道,曾是古时浙商和徽商互通贸易的要道,不仅见证了徽商的经济繁盛和艰辛经营,更代代传承着徽商精神。

  “在真正踏上石阶之前,我一直认为不过是小小山路,或许很轻易就能征服,但当我走上徽杭古道,依靠小小的竹棍才能维持平衡向上攀登,才真正了解到古人翻山越岭的不易与艰辛。”登高望远,采风团成员孟天琪感叹,“今天的我们只是背着书包或是相机都觉得难以前行,更何况负重货物而行的徽商呢?”

  从地理位置来看,徽杭古道,西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全长20余千米。今天,在密林间穿过峡谷溪沟,山路蜿蜒、云雾茫茫,遥想昔日商人在此间行走,常会产生古今之叹。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之下,越来越多的徽州人走出大山,放弃农耕,依靠土地的另一种馈赠生存发展。也许是与徽州的竹木同源,从困苦中寻求生机,徽商自然有新与变的破土之力。

  彼时,徽商在崇山峻岭上走出徽杭古道,踏出生路,凭借毗邻杭州的地理优势以及盛产竹木茶叶的资源优势,走上一条开拓进取的经商之路。但走在山崖边,马驮人杠的搬运,一不留神就掉下深渊的风险,足见徽商求取生存的努力与艰辛。

  据记载,1823年,13岁的少年胡雪岩,就是跟着同行的徽商们由徽杭古道进入浙江,开始了沉浮的一生。一路上,他走走停停,在古道旁五里一设的茶亭里不时地歇脚喘气,向施善人讨一杯茶喝,成人五六小时就能走到古道的终点,他花了几乎整整一天,才抵达繁华的杭州城。

  “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正是如胡雪岩一般的徽商,跨越山水阻拦,造就了古人对徽杭古道和徽州人的评价。

  同为采风队员的马方彤行走拍照,记录下古道上遗留的无数石雕石刻、关隘、凉亭等文化遗迹。“古道建设不易,在路途中沉下心去体验每一步,驻足了解古道路边刻有介绍的碑,才是对开凿这条道路的古人的尊重。”

  走过徽杭古道,我们不难发现和感悟到,“道路的开凿,即便是咫尺间的鸟道羊肠,也体现着前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时的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更何况这样于绝壁上盛放的繁荣与生机。”

徽杭古道。张雨生 摄

古道航拍。 马方彤 摄

图片路见历史 文化交融多姿多彩

  跨越岁月的烟云,徽杭古道从唐代至今,依然成为历史与地理的媒介,见证且传达了两地文化的交融与向上。作为人类重要文化遗产,它所承载的更是蕴藏着风土人情与文明交往的人类跋涉史。

龙川胡炳衡宅。绩溪县委宣传部 供图

湖村风貌。 绩溪县委宣传部 供图

  纵观历代徽商的人生历程,“饮水思源”、“叶落归根”、“造福家乡”都是共有特质。从徽杭古道走出去的绩溪人,在一番番努力,一番番拼搏后,均在家乡建造出精美的建筑甚至引入别样的精神文明。

  徽杭古道周边古村落内的幢幢古民居无疑是这种情怀的有力见证。比如,湖里胡雪岩故居屋面的元宝造型、仁里村的洋楼、汪村南川园林风格、饰书卷式砖雕的汪氏住宅、龙川村有经商格言楹联的胡炳衡宅、太极湖村的门楼巷等。

  这些具有徽派特色又别具一格的古民居留存在绩溪登源河畔,是呈现人文与历史的最好展陈。而这也显现出,徽杭古道就是一条“走出去、引进来”的文化传播、交融之道,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多姿多彩。

古道出发点。王馨怡 摄

  从江南第一关的伟岸,到蓝天凹的梦幻,古道在山林和溪流中若隐若现,载着徽商的艰辛。曾经,一代代徽商攀登这条古道走出大山、走出徽州,走向江浙沪等外面的世界,打拼出徽商的传奇与辉煌。

  《古道歇棚记》记载:“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这条线,既跨越时空,也串联着古往今来行走在古道上的人的喜怒哀乐,更将徽商精神通过路的形式具象化表达。

  此时,春色满山,徽杭古道竹木葱郁、满目苍翠。抬头望向远方,山林与村落入眼,山花烂漫,民居恬淡。登临时,不仅有赏心悦目之感,更能在饱览高、奇、险的两侧风景时,感悟其独有的人文情怀。

  古道悠悠,青山依旧,拾阶而上,春林初盛,趣味横生,正是登临时。

  (作者 张雨生)

责任编辑:刘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