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乘新能源汽车东风,桐城“三势”起高地
2024年04月05日 08:50 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千年文都创新源流塑华章标杆,百业桐城探索庚续起智造新篇。

  4月4日下午,中国·桐城第二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大会在桐启幕。众多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上下游企业代表济济一堂,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共话合作愿景、同绘发展蓝图。

  素有“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之称的桐城,始终把人文底蕴作为最大的发展潜力、把人文资源作为最优的发展财富,着力推进以文塑城、以文兴业,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先后跻身“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重点市”“全国文明城市”之列。

  承袭先辈创新有为的实践,今天,从第二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大会,从与会现场的产业推介、火热签约中,一个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城的强大吸附力其兴可见,折射了桐城正在以新能源汽车赛道为发力点,于“人文胜地”的城市底蕴之上,开拓出“智造名城”的发展新势能。

  有人说,看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看当下的形,更要看长远的势。势头里有新机,势头里有潜能,势头里有信心。

  面向汽车新能源化趋势,桐城立足于零部件产业基础优势,结合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的动势,走出了一条 “气势、形势、大势”积极向好的康庄大道。

创新引领 发展气势有如破竹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有长达1200多年的建城史。

  诞生于此地的桐城派,面向八股文的大行其道,敢于在文章创作上走新路,创新法,提倡文章要“雅洁”,摒弃固定形式,同时要求文章要经世致用,为后世的桐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创新与实用精神。

  在桐城派的人文福荫之下,桐城市的发展始终坚守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造就了破竹向上的发展气势。

  近年来,矢志创新促发展的桐城,通过政府引导从技术与人才发力,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企业聚集以及链条完善。

  回顾以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桐城市一批与汽车工业相关的机械加工企业小而散,产品单一,市场份额小,产业不成规模。

  面对产业链条和创新实力的不足,桐城持续推深做实“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的戮力实践,通过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实行梯度培育、一企一策,为新能源汽车企业铸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政策支持、要素供给等一系列“组合拳”的攻势下,桐城企业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微威公司高阻尼隔声板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安徽省同类产品空白;金亿高耐磨粉末冶金气门座圈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气门导管具备国际对标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

  从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突破,不难发现,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零部件产业已然走在了国内乃至世界的前端。

  目前,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已获发明专利92件,孕育出省级新产品27件、省工业精品3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同样也是桐城创新实践的真实注脚。

  另一方面,深知人才是长久创新之动力的桐城,坚持“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战略,全力挖掘杰出乡友人才富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据介绍,通过实施博士服务团“奔桐”行动,桐城2023年以来共联络在外博士23名,征集企业需求78项,促成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学院共10位桐城籍博士成功签约企业“科技副总”,为落户桐城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注入了创新的源头活水。

  “202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将汽车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桐城谋突破、抢先机,主动契合省委省政府发展方向,以更大力度融入知名整车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比重,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风口。”桐城市委书记章周中在现场致辞中表示。

  可见,以创新为引领,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与人才条件早已备齐,乘上全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东风,其发展气势正磅礴奋进。

加速集聚 产业形势旭日东升

  所谓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对于今天的桐城来说,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聚效应,正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不断散发。

  为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集聚,《桐城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打造若干创新优势突出、产业配套完备的汽车零部件园区。

  近年来,桐城持续开展专业招商、靶向招商,引育了国轩新能源、合众汽车、启泰传感器、荣徽科技、中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厚鼎能源、联创电子、力翔科技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链主”企业。

  伴随着“链主”企业的落地开花,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逐渐释放。

  比如,在国轩高科的“磁吸”之下,华勤新能源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线、力翔锂电池铝壳盖板生产线等新能源动力电池上下游优质项目纷至沓来,电池生产基地逐渐成群起势。

  现如今,桐城已有汽车零部件企业5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24家,形成了涵盖汽车推力杆、稳定杆、空气悬架系统、免维护轮边系统、汽车电驱、汽车传感器、车载摄像头模组、电机电器配件、橡胶制品、蓄电池组件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

  大会当天,4个产需对接项目、4个资本项目、8个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102亿元,为桐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效应的旭日东升作出了最新且最好的说明。

  其中,上海熠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6GW 异质结电池和 6GW双玻组件项目,总投资 60 亿元,彰显了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形势的向新与向上。

国轩高科。

工业盛放 城市大势文经并济

  作为有着千年岁月的历史名城,文化无疑是桐城最亮丽的底色。自古以来,桐城人才辈出,从这个75万人口县级市走出去的博士有5000余名、院士20多位,数量在安徽排第一,在全国县市中也位居前列。

  纵观当下的桐城,厚重的人文底蕴正在与工业盛放一同组成了其“文经并济”的城市大势,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动力。

  从1981年至今,桐城市每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聚焦工业经济,40多年来从未间断。设立总规模3.5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3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成立桐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稳步推进“数字桐城”建设,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捷报频传。

  彼时,敢为人先的桐城人凭着“四千四万”精神,以“小袋子、小配件、小瓶盖、小刷子”起家,撑起桐城民营经济高地,创造了誉满江淮的“桐城速度”。

  今天,作为安徽省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县(市),桐城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50多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其中规上企业24家,2023年产值近68亿元,同比增长172.5%。

  章周中强调,“国轩、中环、浩智等一批企业布局桐城,延链补链项目紧紧“跟跑”,一个个重大投资项目、行业龙头的进驻,让桐城成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的聚集地。桐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走向未来,桐城将抢抓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基础部件产业配套优势,深度融入合肥,全面对接苏浙沪,促进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真正让“桐城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走向世界、享“配”全球。

  “诚挚欢迎各位走进桐城、了解桐城,为桐城搭桥梁、指路子,让更多高端资源汇聚桐城、赋能桐城。”

  时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形势中,章周中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打造最优发展生态,推动“金融活水”“政策活水”“人才活水”竞相涌流,让更多的创业者、投资者、科研者扎根桐城,在文都大地上感受美好、收获成功、实现梦想。”

  小小的零部件,承载着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奋发的雄心壮志。当下,桐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把握机遇,驶向全面向“新”的阳关大道,成为桐城创新有为的现实缩影。

  发展气势有如破竹、产业形势旭日东升、城市大势文经并济,于桐城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窥见新能源汽车强省的县域作为,足以证明,桐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兴城的未来已来。

  (作者 张雨生)

责任编辑:刘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