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2月6日电 (通讯员 王瑶)12月5日,笔者在渔亭镇团结村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隆隆作响,工人们干劲十足。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原有石板、混凝土、卵石、沥青等路面拆除与恢复,污水管埋设,检查井、检查井砌筑等。
项目同时解决老旧管网排水能力不足问题,惠及团结社区及团结村上街组、河滩组、河西组、河东组4000多人。近年来,该镇加强漳河、玛川河等主要河流综合整治提升,修复河道空间形态,保障河塘灌溉功能,美化水生态环境,加快打造水美乡村。团结村党总支书记汪昌亮表示,为保母亲河清澈明亮成常态,村里还将建污水处理终端,统一收集处理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以环境“高颜值”提升农民“幸福值”,以生活“便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近年来,渔亭镇先后在团结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世行贷款等项目,全面改造提升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
走进团结村红联组,骆驼峰下的团结大礼堂焕新出发。据了解,这里原是仓库,属村集体,村民长年堆放杂物,影响村容村貌。今年,村里通过户主会征集村民意见和建议,决定将仓库改造为大礼堂,用来操办红白喜事,推进移风易俗。团结大礼堂内,地面平整,墙面整洁,敞亮空旷。汪昌亮说,屋顶人字架全部重新加固,请老木匠精心制作,为增加室内采光,还在屋顶中央改用钢化玻璃。这里还可放电影,举办其他文化活动,也考虑引进本地“渔小鱼”文创品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渔亭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聚焦微改造、微景区、微循环、微创意、微奉献“五微”行动,积极打造基础设施有保障、农居环境有提升、产业发展有方向、党员群众有干劲、基层治理有成效“五有”乡村,加快推进全域高品质和美乡村建设,成效凸显。发展黑玉米、黑稻、香稻、荷鱼共养等特色产业项目,打造春赏油菜花、夏观荷花、秋闻稻香、冬可垂钓的“四季”景观台,开展“赏荷花、钓龙虾、采西瓜”活动……渔亭镇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文化展览+民俗体验+创意休闲”,阔步奔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完)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