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2月5日电 (通讯员 王瑶)近年来,渔亭镇坚持以培育文明乡风为抓手,把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创新工作机制,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乡风文明“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硬环境”。
“一张积分券”兑出新风尚。积极探索以村规民约为主线,建立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积分管理等量化考评,“加减分”量化文明风尚、“月评分”建立道德台账、“积分换物”深化道德激励,推行入户评议、集中兑换“道德积分”工作模式,搭建村民自治平台,让崇德向善逐渐成为了村民的自觉;编写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草案,既明确“什么不可为”,又规定“违反后怎么办”,切切实实解决该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规范和约束的目的。使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可以比照执行的行动指南。按照奖惩有据、奖惩分明、奖惩及时、奖惩公开的原则,鼓励遵守村规民约的行为。
“一份村规制”理出文明风。各村通过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成为凝聚群众力量,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以“小村规”带动村庄“大文明”。为推动村规民约入心入脑,渔亭镇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将村规民约核心要求创新改编为顺口溜,在村里张贴,教小孩传唱,促进规则常见常闻。另一方面,大力拓展传播载体。建造法治广场、法治宣传栏、法治大讲堂、法治图书角、百姓评理说事点,布设法治标语,评选“最美庭院”“平安家庭”“突出贡献”等,积极传导自治、法治、德治精神,将村规民约条文“榜样化”“案例化”,拉近群众认知距离。
“一类小阵地”发挥大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拒绝升学宴等,引导群众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2023年以来,共组织162名志愿者开展300余场次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受益群众达1.2万人次。(完)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