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宛若滔滔江河,生生不息,链接着历史与未来。
踏进这条自远古奔来的滚滚河流,每一日的徽州、每一刻的歙县、每一寸的千年古城,都是新的。立足城下,值此良宵,此时的人们会想起什么?
答案可以从一场国际时装秀中找到。11月7日晚,以“歙采缤纷 魅力四歙”为主题的徽州古城非遗国际时装秀在歙县开启华丽序章。
时装秀充分融合传统美学与潮流艺术,歙县鱼灯秀、徽剧绕场秀、非遗剪纸艺术时装秀、非遗国际时装秀接连上演,精彩纷呈、热闹非凡。
徽州古城非遗国际时装秀,让广大当地民众和游客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与前沿时尚的美学秀场,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领悟非遗风华。
当然,不禁也引人深思:歙县“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谱系、场域,该如何打开?又该怎么活用?
“常常看”,铭刻文旅记忆
往事越万年,歙县如同一部卷帙浩繁的历史著作,凝聚着前人的智慧,见证着不同时期徽文化的裂变、撞击与融合。
歙县不仅是一座千年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徽文化主要承载地和集中展示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巧夺天工的徽州工艺、叹为观止的非遗传承、独具一格的工匠技艺,“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在2122平方公里的山海星河中浑然天成。
活用、用活“千年古城”这一鲜明而独特的文化标识,用古城的梦想,去讲时代故事,成为歙县勇立文旅潮头,同质化破局的关键一招。
今晚这场时装秀,既是歙县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的集中展陈,也是歙县文旅精彩打法的最新路演。
千年古城化身“秀场”,时装秀以古城墙古城楼古牌坊为幕,沿长道铺就舞台,用足用好现有的展示场域、展示手段,让民众和游客在“常看、反复看”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歙县发展成效,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自信感。
同时,时装秀还创新传播方式,多媒体融合,将展陈与环境相融合,吸引很多年轻人前来打卡,让“历史的厚重”变成“年轻的热爱”,让“文化的气象万千”成为“眼前的精彩纷呈”。
“深深挖”,充实时代新意
当晚,歙县将传统文化和潮流趋势相融合,借力国际设计团队,将秀美风光、徽派古建、非遗文化融入服饰服装,通过时装走秀,助力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进一步讲好“国风”“非遗”故事。
100余套四季时装由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的师生历经数月设计制作完成,时装充分融入徽文化元素,结合文化传承、民风民俗和潮流服装设计、服饰搭配等,尽显徽风皖韵。
此外,非遗徽州剪纸更是大展风华。歙县将传统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以剪纸艺术为主要技法,融徽州山水、自然风光、民俗故事为一体,通过刀光剪影里的指尖画作表现徽州风情,设计创作立体感强、图案生动的原创服饰。中外模特共同演绎,带给现场观众传统与时尚共鸣的体验,增进传统非遗与时尚产业有效合作。
近年来,歙县深挖徽州文化基因,不断加强对文化的研究、整理、阐释,梳理脉络,提升内涵,不断融入时代元素,让文化这一颗明星更加璀璨。
“时时用”,涵养精神价值
歙县深挖徽文化基因,积极探索新形式,涵养“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用好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文化标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将更富足,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之物也有了不同的打开方式。
近年来,歙县以“徽文化·大地艺术季”统揽全局、辐射各方,保护和发挥当地旅游资源和非遗文化的优势,抓住机遇,时时刻刻不忘大胆尝试,借用新方式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比如,全面提升古城景区旅游业态打造,从主营门票经济向复合型、多元化经济转变。落成“跟着剧本游徽州·数字剧场”“徽州府有囍”等演艺项目,推动“鱼趣馆·老爷咖啡”、博物馆文创店、仁和楼剪纸馆、南谯楼茶馆、大鱼神灯馆等10余种新型业态百花齐放。
千年古城有机更新,跳动时尚之心,正在传承推广并创新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然,打开歙县“徽州古城”的方式远不止于此,还可以“串珠成链”地读、“由远及近”地观和“小中见大”地品等等。从这座千年古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歙县、读懂黄山、读懂徽州。
文化是流动的活水。一边读,一边用,在读中用,在用中品,让歙县、徽州的历史文化的活水流出场馆、书籍、古迹,流进日常生活中,具象到人们的习惯里。
问历史借力,读懂徽州;与时代偕行,活用古城。
古城不古,青春时尚;跨界融合,焕新出发。
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歙县正以历史名城的厚度、推陈出新的高度、创新融合发展的深度与外界展开新的对话。
或许,“何以歙县”没有最好的回答,但最新的回答便在这“古城+”。
(作者:叶智成)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