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中新皖间观察】皖南红色第一村,长虹!

2023年10月24日 16:58 来源: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10月20日,2023黄山市红色乡村文化旅游节在黟县柯村开幕。

  本届旅游节以“大黟山里庆丰收 柯村星火放光芒”为主题,开幕式上先后举行了柯村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柯村裕农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揭牌仪式和黄山市首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缔结友好村签约仪式、红色美丽村庄黄山联盟揭牌仪式。

  柯村,地处黄山市黟县西北部,位于黟县、祁门、石台三县交界处,距黟县县城约50公里,德上高速出口到柯村15分钟车程。

  柯村是集“红色”文化、“黑色”家珍、“金色”花海、“绿色”生态为一体的生态人文景观带。该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柯村既是景色怡人的美丽乡村,更是红色革命老区。

  土地革命时期,当地爆发了声震皖南的“柯村暴动”,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建立了苏区革命根据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在这里休整,革命先驱方志敏曾在这里留下身影和足迹。

什么是“柯村暴动”?

  1934年夏季大旱,颗粒严重减产,农民饥火烧肠,挣扎在死亡线上。而以柯村胡炳希为头面人物的一帮土豪劣绅,眼见收租债无望,便勾结国民党太平县政府的爪牙,进行逼租逼债,并密谋采用加重田赋和债利手段向农民压榨掠夺,柯村地区农民的反抗呼声愈来愈强烈。

  同年7月,太平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分析形势,根据人民群众的斗争要求,决定因势利导,在抗租平债的基础上,准备进行武装暴动。会后,中心县委向皖南特委和闽浙赣省委报告,要求省委派出武装力量和干部支援。8月初,省委复示同意举行暴动,但要求待省委派出的武装和干部到达后进行。

  根据省委指示,中心县委研究部署暴动准备工作:一是党支部和党员分工领导暴动,但党组织不能公开;二是以支部或自然村为单位,普遍组织农民团,作为暴动的主力;三是严密监视当地土豪劣绅和保长的行动,暴动开始后要解除当地民团武装;四是暴动后搜集烧毁田契债据;五是以农民团团员为骨干建立自己的武装。

  8月中旬,中心县委地下交通员曹丫头去新棚给县委委员储汉仪送有关暴动的密信,途中不幸被捕,后被杀害,密信被搜,消息走漏。中心县委得知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此时适逢宁春发在参加际村暴动后,带领一支游击武装迂回赶到。为了争取主动,中心县委当机立断,决定提前暴动,在柯村拜祭堂设立暴动指挥部,由县委委员韩锦侯任总指挥。从8月21日深夜到22日凌晨,杨家墩、乌头坑、新棚、柯村一带的3200农民在100余名党员的组织和带领下,全面举行暴动。各村农民团、赤卫队手持大刀、长矛、土枪向当地豪绅、地主恶霸发动进攻,先后镇压了黟县自卫团团总汪晓堂和豪绅胡炳希、汪炳才、胡昌阳等,缴获地主枪械300余件,推翻了当地国民党基层政权。暴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9月初,闽浙赣省委派出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在攻打祁门县城以后,由宁春生带领进入柯村地区,在茅山岭击溃了国民党太平县的保安队,壮大了暴动声势,鼓舞了群众的热情。在红军游击大队的支援和鼓舞下,农民开仓分粮,烧毁地契债据,张贴“为土地、为自由、为苏维埃政权奋斗到底”,“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各个村庄插上红旗,家家户户喜洋洋,男女老少唱起《红旗歌》。

  在暴动浪潮的推动下,许多青年农民踊跃报名参军。游击大队迅速扩大为4个中队,农民团、地方游击队纷纷由秘密转向公开。中共石埭县委在柯村召开有4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成立了300多人的柯村农民团。接着,在以柯村为中心的黟、祁、石、太边的56个村庄也相继组建农民团,有4000余农民参加,地方游击队发展到600余人。农民团、地方游击队紧密配合游击大队,打土豪、斗劣绅,站岗放哨,递送信件。

红色旅游如何“长虹”?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态,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红色旅游在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也有积极影响。当前,许多地区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培育红色旅游产业,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去年12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红色旅游蓝皮书《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从2004年的1.4亿增长到2019年的14.1亿,实现了9倍增长。据预测,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

  如何增强文化内涵,如何创新发展形式、促进业态融合、增加游客粘性,成为了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柯村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柯村暴动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红军大讲堂等爱国主义教育展陈均坐落在柯村,8个村民组分布着柯村暴动及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时的各类历史建筑10余栋、文物400余件,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皖南瑞金”之称,又被誉为“皖南红色第一村”。

  红色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中还依托“柯村暴动”举行了“沉浸式”运动会,其中“军情传递”反映柯村暴动及皖南苏维埃政府建立前后,地下交通员秘密传递情报的过程。军情传递为团队赛400米接力,4人一组,3男1女,由第一棒选手在方志敏办公旧址抽取准备好的情报信息并准确记忆,跑步到下一站,秘密口头传递给接力者,最后在暴动纪念馆的选手口述情报,以速度和情报准确度为标准评选优胜者队伍。

  还有独轮车运送军粮游戏,反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驻柯村修整,各村群众为红军队伍送粮送衣的过程。

  随着红色教育深入人心以及亲子游、研学游需求上升,类似于柯村这样的“沉浸式”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沉浸式”项目还原度高、互动性强更是为红色主题市场加了一把火。《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超过40%的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兴趣点在于沉浸式体验,从深度讲解到全景体验,在游玩的同时,还能了解很多历史知识。

  业内人士表示,“沉浸式”红色旅游项目一方面拉近了红色资源与青年人之间的距离,激发了越来越多青年人学习党史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以沉浸式、戏剧化的方式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参考资料:

  [1]。黄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柯村暴动”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