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29日电 近日,国网安徽电科院输变电技术中心向一线班组人员展示了带电检测数字化建设成果,标志着电力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的巨大飞跃。
传统的带电检测仪器,如红外热像检测、局放检测、泄漏电流检测以及X射线检测等,虽然在其应用领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在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依靠试验人员手动完成数据转移和报告生成工作,试验检测效率低,耗费人力大,人工干扰因数多。
以红外热像检测仪器通过WIFI通信方式数据传输为例,传统红外热成像检测作业模式主要面临仪器数字化程度低、检测试验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集成度低以及数据上传需要跨设备、跨系统人工操作等问题。据检测人员反馈“以往针对500kV体量的变电站,进行一次红外检测至少会产生700张图谱文件,检测前编制计划、编制任务,检测后图谱匹配到被测设备、上传内网系统、整理报告、提报检修等手动维护工作量大约耗时3小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工作效率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网安徽电力着手对这些仪器进行数字化改造。
“数字化改造后的仪器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方式与移动终端连接。这意味着,当检测任务数据从移动终端下发到仪器端时,仪器可以自动执行检测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将数据回传至移动终端。这一过程不仅操作简洁高效,而且实现了检测数据的自动填充,确保了数据的安全、高效和稳定传输。”国网安徽电科院相关人员介绍说。
通过对红外测温仪数字化改造,完善红外测温仪通信功能,贯通数据链路,实现数据安全自动上传,红外图谱文件自动解析。现场作业人员通过提前建立测点库确定检测工作任务,移动端点击红外热像检测任务,找到对应的测点,打开红外测温仪,将测点库点位与仪器端拍摄的图谱进行对应,图谱编号自动填充,无需手动录入。所有测点图谱编号录入成功后,此时,作业人员只需通过移动端连上相机的WIFI,连接成功后点击一键导入图谱,移动端录入的图谱编号会匹配红外测温仪图谱编号自动同步图谱文件,直至同步结束。移动端接收到图谱文件后并同步到内网PC系统中,作业人员可以打开对应的红外检测任务,一键导出检测报告。相比传统工作模式,可节省2/3的时间,极大提升了班组红外测温工作效率。
除了红外测温仪的数字化改造,对于另一项带电检测主要业务——局放检测,同样可以通过仪器仪表数字化改造的方式提高检测效率。局放检测是用于发现变电主设备潜伏性绝缘劣化的主要手段,作业人员可应用局放检测仪分析局部放电类型来判别主设备绝缘缺陷。所用的到的局放检测仪器通过改造实现蓝牙通信方式数据传输,作业人员点击移动端蓝牙连接与仪器终端蓝牙匹配成功后,移动端点击下发任务,仪器终端点击接收任务,此时任务数据通过蓝牙通信方式把检测任务和检测设备测点数据直接下发到局放检测仪器终端中。仪器终端检测任务完成后,点击上传数据,移动端点击接收数据,仪器终端同样以蓝牙通信方式把数据回传到移动端并同步到电脑端。同时,平台获取到检测数据后会自动将检测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谱,如特高频局放检测的PRPD、PRPS图谱,超声波局放检测的连续模式、相位模式图谱。极大的提升了“人员、仪器、设备”实时交互水平,支撑输、变、配等专业通过数字化仪器完成任务下发、标准化作业、结果传输、报告编制、海量图谱数据管理、设备检测历史追溯等功能,有效提高设备状态检测智能化水平。
数字化改造的核心是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这不仅使得仪器能够与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传输,而且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效率。此外,这种改造还有助于实现人员、设备、检测仪器信息等全要素的统一管理,为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提供了全环节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
近年来,国网安徽公司在设备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通过数字化仪器的应用,实现了数据的自动上传,不再需要人工录入,大大缩短了各类检测数据录入的时间。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班组检测工作的效率,还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其次,数字化仪器的应用可使得数据链路得以贯通,实现了数据的安全传输。这意味着检测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中心数据库,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时效性,还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这对于国网安徽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运维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为电网主设备的精益化状态检修提供有力保障。
国网安徽电科院已经开始对此次数字化仪器改造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计划以国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纲要为引领,以装备智能化和业务数字化为重点,聚焦基层实际需求,按照“安全可靠、标准引领、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支撑数字化班组落地,加快推动设备精益管理数字化转型。
总的来说,仪器仪表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不仅为电力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参考和启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电力行业将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可靠。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