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15日电(通讯员 吴晓勇 汪颖)徽州区西溪南镇东红村莘墟自然村始建于唐,崛起于宋,鼎盛于明清。因四周遍布莘草,土地平阔,市井繁华,故称莘墟。莘墟村山环水绕,风景秀美,历史上文风昌盛,商贾云集。这里自古以来崇文重教、名人辈出,历史上共产生6名进士、14名举人。四百多年前,该村的明代大收藏家吴桢收藏了众多著名书法家真迹,后将其藏品,镌石汇刻为“清鉴堂帖”。吴桢又与一代书画巨匠董其昌交好,董其昌曾在此地修身悟道,研习书画并开馆授艺长达数载,培养了很多艺术精英。后莘墟因太平天国运动,以及近代的血吸虫病灾而萧凋,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逐步复兴,现该村有在册人口260余人,出了4位博士,其中1名是博士后。
如今,莘墟村是安徽省美丽乡村和黄山市“五微”行动示范村。近年来,该村科学谋划、因地施策,全面奏响以文化为主基调的基层治理“三美”乐章,全力描绘乡村振兴“诗画莘墟”美丽图景。今年7月,莘墟村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观摩点,得到与会领导嘉宾的肯定。
采文化之光照亮乡村“环境美”
2020年9月,莘墟自然村省级美丽乡村开始建设,本村企业家方顺来先生斥资百万,将早年收购的兵部侍郎厅修葺一新,无偿提供给村里当村史馆,供村民瞻仰和游客参观。2021年9月,本村乡贤、徽州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汪庆誉先生和当地政府部门多方策划组织了一场“百名书画家走进莘墟、用艺术点缀美丽乡村”主题创作活动,先后邀请百余名书画家走进莘墟,历时一个多月,在村民庭院外墙上创作莘墟村古代人文景观、新时代村容村貌、四时田园风光等画作,“莘桥日出、金竺夕阳、琴溪和鸣、丰南灯火”等260多幅作品用文化艺术点亮了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为莘墟美丽乡村添了神采。这些书画作品艺术价值高,题材积极健康,不但提升了莘墟美丽乡村的美感,更给村民带来了高度精神文化享受,提振了农村精气神,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现在,只要一进村口,就可见一幅大型墙绘《丰溪揽胜图》,长18米,高2.5米,描绘了从丰乐河水库一直延伸到高铁大桥10公里范围内人民丰衣足食的祥和欢乐景象,这也是莘墟墙绘中最大的一幅作品。
引文化之水浇灌乡村“和谐美”
莘墟正借势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人文故里 诗画莘墟”特色IP,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获得了众多村民和本地乡贤的大力支持,村党支部引导村民通过“一捐三让”、“作退一步想”等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方跃升、余长春、金先荣等8户村民主动让路、让地、让围墙、捐献物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正是由于淳朴村民众多的“一小步”支持,换取了美丽乡村的“一大步”跨越。这些温暖的举动也被记录在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荣誉榜,成为了弘扬乡村和谐风尚的典范。汪庆誉先生把自己的一幢房产无偿让出来作为村民活动中心,还为本村的孩子免费开设书法课,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在他的带动下,莘墟村村民自筹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们一起来过节”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筹集40余名村民资金共48266元。活动以“乡村振兴,邻里和美”为主题,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活动中,邀请先烈军属代表、退伍军人、留守老人儿童、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一起包粽子、吃炒面、品烧烤、看表演,还穿插开展了党建引领信用村有奖竞答,乡风文明“六个好”被群众记在心头。此次活动不仅增进邻里和谐、乡村和美,弘扬正能量,还为村民树立起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倡导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喜庆节俭的新风尚。
承文化之脉充盈乡村“内在美”
近三年来,莘墟村刑事零发案、亦无治安案件,是远近闻名的“九零”村居,达到了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社会综合治理良好效果,今年还在全区率先成立了首家村民共建理事会——莘墟诗画家园村民共建理事会。村中徽派民居错落有致、四周田园风光秀丽、乡亲民风淳朴、安居乐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日益增强。莘墟这个千年古村随着徽州区全域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徽文化与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散发出徽州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下一步,该村将发挥“流金岁月”供销社等闲置资源改造利用样板作用,挖掘该村先祖吴大用兴修水利、先贤兵部右侍郎吴宁参加北京保卫战、一门三御史等历史文化典故,突出忠廉文化的感召力,不断承接“绿野仙踪西溪南”旅游流量,衔接“诗画莘墟”微景区乡村旅游全面发展,助力实现莘墟乡村振兴、人民生活幸福。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