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观江淮风起云涌,察皖间细微秋毫。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与中新网安徽客户端推出【中新皖间观察】专栏,旨在以原创内容为核心,以独家观点为引领,生产差异化文字传播产品,从专业角度洞察安徽,梳理安徽文化、社会等领域热点事件经纬。
6月19日下午,纪录片《光与剑——中国战地摄影师张崇岫》开拍仪式、《张崇岫抗美援朝战地摄影展》揭幕仪式在安徽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举行。
当94岁的张崇岫弯着身躯,颤颤巍巍地步入大厅时,在场的教师、学生和受邀嘉宾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欢迎,向这位老战士致敬,向这位老记者致敬。
而就在6月18日上午,张崇岫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开幕仪式暨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此奖表彰他在摄影艺术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张崇岫,安徽省巢湖市人,生于1929年10月。1942年,他报名参加新四军七师巢南游击队,1948年,被调至东线兵团政治部新闻训练班学习,分配到新华社九兵团分社从事摄影工作,开启了战地摄影生涯。
张崇岫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一边打仗一边摄影。1950年10月,张崇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九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组长,除担任摄影记者工作之外,还负责指导三个军的摄影工作。
张崇岫在朝鲜战场,负责战地摄影,先后参加第二次战役新兴里战斗、长津湖战斗、小高岭战斗、第五次战役江口洞战斗、强渡昭阳江等战役,他和战友一起冲锋在战争最前线。
2021年,电影《长津湖》热映,作为长津湖战役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张崇岫受到媒体大量报道,通过他的回忆,还原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场景。
张崇岫用一部相机、三卷胶卷记录下了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其许多摄影作品先后被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展出。其中他的摄影作品《中朝两国军队会师在东海岸边》,反映了1950年寒冬的长津湖战役中,中朝两国军队胜利会师的情形,这张图片连同另一张图片《强渡昭阳江》也是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四枚邮票当中两枚的画面原型。
张崇岫曾说:“我的摄影技术真正成熟,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尽管顶着枪林弹雨,但经过之前三年解放战争的锻炼,该往哪里走,心里有数,所以很乐观。搞摄影,一要胆子大。我的胆子就很大,哪里响枪,我就往哪凑。只要注意点,子弹是能躲得开的。”
安徽省文联主席陈先发在纪录片《光与剑——中国战地摄影师张崇岫》开拍仪式、《张崇岫抗美援朝战地摄影展》揭幕仪式上说,张崇岫老人身上的大无畏精神和对视觉审美艺术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张崇岫老人深藏功与名的淡泊情怀,值得我们致敬;张崇岫老人谦逊朴实的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尊奉践行。
张崇岫在朝鲜战场只有三卷胶卷, “既要当心子弹,还要选好角度,因为胶卷很珍贵,不能浪费。”
在酷寒的长津湖夜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某连的机枪手,正在向美军阵营射击,连续的子弹脱夹,火花四溅,射出的弹头形成一道火弧线,张崇岫瞅准时机,把握瞬间,决定用镁粉灯补光,为战壕里机枪手们定格这一交火的场面。
“我当时判断应该只能拍到近景,毕竟远方美军的阵营光线暗弱,未曾想在洗片子时,发现远处美军帐篷被击中燃烧的画面,也呈现出来了。”张崇岫说起该图片的拍摄经历,难掩激动惊喜。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摄协主席许国说, 2019年包河国际摄影周致敬展单元展出了安徽四位老摄影家的作品,张崇岫二十多张摄影作品在列,其中十几张侵染硝烟的抗美援朝战地摄影作品,引起广泛关注。“这些摄影作品与以往看到的同题材不太一样,有好几张图片是‘敌我同框’,这在军事摄影史中极为罕见;此外,在枪林弹雨中的摄影创作,还能兼顾审美构图和决定性瞬间,十分难得。”
2020年12月,由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杂志社策展的“战争摄影与家国情怀——张崇岫抗美援朝摄影作品展”(38幅作品)在河南三门峡第13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展出。这是张崇岫抗美援朝影像首次以大型个展方式推出,一经展出便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热烈的关注。
之后,许多媒体陆续走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张崇岫住所报道,发现他家中陈设简约朴素,住房约有60平方米,一些陈旧的书柜、桌椅等挤满客厅,墙壁上还挂着一个日久泛黄的空调。
而张崇岫的许多荣誉勋章都塞在一个破旧的铁盒子中。
陈先发说,如果不是安徽省摄影家协会的发掘、搜集张崇岫散落在各处的图片并举办展览进行传播,如果不是许多媒体的跟进报道,张崇岫老人的事迹可能不会再次走入我们的视野。
“有如此不平凡经历和如此不平凡创造的人,时刻以一个平凡人自居,这是张崇岫老人令每一个青年后辈敬佩之处。”
活动现场,许多青年学生争先恐后地排队与张崇岫合影。
谈及对张崇岫的敬意时,一位参与纪录片《光与剑——中国战地摄影师张崇岫》制作的学生引用中国文联给予张崇岫的一段颁奖词说:他,不怕牺牲,为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记录、留存的不朽画面,更是人民军队伟大英雄主义气概的艺术珍品,这些在战火中熔铸、穿越历史烟尘而豪迈气质不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永远仰望的精神高地。(作者:刘浩)
张崇岫战地摄影作品展示(部分)
1950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的勇士们,不顾敌人炮弹的轰击在冰天雪地中匍匐前进,坚决消灭侵略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的战士们,踏过高山积雪迂回敌人后侧,堵击敌人。
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某部为继续歼敌有生力量,首先向县里之李伪军3、5、7、9、4个师发起攻击,图为:某部重机枪正向山下守敌予以猛烈射击。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翻山越岭,追歼逃敌。
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的勇士们,向县里守敌全面出击。
1951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的勇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在枪林弹雨中冲下昭阳江。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