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春风化雨育良医 院士学长示范现实版“苍生大医”

2023年03月20日 19:17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3月20日电 (通讯员 马文静)“院士的演讲太精彩了,令我茅塞顿开!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忽然间就有了清晰可见的目标!”3月18日下午,蚌埠医学院龙湖大讲堂首场报告会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重回母校,在龙子湖畔与3000余名青年学子分享求学之路与为医之道。3个小时的时间里,该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蔡菁菁结束后仍难掩兴奋之情地说:“激动地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怎样作育良医?蚌埠医学院将龙湖大讲堂作为着力点,邀请社会各界名家走进校园,为同学们提供医学知识之外的社会、经济、文化滋养,帮助青年学子开阔视野、了解国情世情,塑造正确价值观。首次报告会就邀请了刘德培、范先群两位杰出校友。

  刘德培是国内著名医学分子生物学家,也是蚌医走出的首位院士。时隔40多年,他背完整本《简明英汉词典》的事迹仍在校友中流传。当天,刘德培在《终生进京赶考,永远当好学生》为题的演讲中,提到了上世纪70年代自己在蚌医读书的经历——在他看来,老师们不仅传授了扎实的基本功,更教会他“坐冷板凳”的定力、毅力、耐力,使他受益终身。“我在蚌医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他回忆道:老师常向学生强调,医学生的课堂在病床旁。面对病人“性命相托”的信任,必须怀着赤诚之心因病施治,不唯书不唯师更不唯权威。

  1987届蚌医校友范先群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是国内顶尖眼科专家。他以《新时代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为题,用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作线,串联起淮河岸边的蚌埠医学院和黄浦江畔的上交大医学院。“我在蚌医读书时,看见课桌上都刻着‘上二医’三个字。后来1990年去上海念研究生,看到学校的桌子上刻着同样的‘上二医’,才将1958年上二医受命援建蚌医串联起来。”正是全面复刻了上二医的教学教育模式,蚌医也因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严享誉医学教育界——自从1958年建校以来,迄今已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其中有5位两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医科类院校并列第七、安徽省省属高校并列第一。如今,在范先群的推动下,上交大医学院与蚌医形成多方位的紧密合作,相隔半个多世纪赓续血脉。

  “至今记得在学校开完毕业联欢会的当天,我兴奋到睡不着,沿着淮河岸边疾走,一边走一边畅想自己的未来。”演讲中,范先群特别讲述了为医之道——医生的本领是从病人身上学到的。面对病患要有感恩、善良之心,更要扛起担当、创新之责。只有乐于奉献、为民服务,始终涵养家国情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面对“如何对职业保持长久的好奇与热爱”、“什么兴趣爱好对医学事业和个人成长更有裨益”、“怎么样克服求学、科研道路上的困难”等问题,两位院士用朴实幽默的语言,在互动中与青年学子坦诚相见。

  “这是医学生向前辈的一点心意,也请学长检验我们的基本功。”作为礼物,同学们将手绘的艺术化解剖图剖和拍摄的校园美景制成画册送给两位院士。对于同学们的礼物,刘德培形容“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范先群同样满怀感动,郑重收下了礼物。

  报告会上,院士们的演讲不时被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打断。2020级团支书孔诺承用“高山仰止”形容感受。他还说:一颗“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的种子就此种进了心田。直到回到宿舍,大讲堂的金句还在班级群里刷屏:“范院士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病人站在医生跟前,医生只看见病情,没有看见病人。’”“刘院士讲到跟老农学习喂动物的技巧,这段绝了。”“见到院士们的风采,真正懂得什么叫‘苍生大医’了”……

  “只要师生有需要,龙湖大讲堂就会一直办下去。”蚌埠医学院党委书记蒋家平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龙湖大讲堂院士校友们开讲的难得机会,学习他们胸怀家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探索真理、勇攀高峰的治学精神,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谦虚谨慎、宽厚质朴的高尚品格,不断陶冶情操、增长本领,将青春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与国家发展同行,‍‍与民族复兴同进,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崇高事业中,不断追求卓越,实现人生精彩,‍‍绽放最美芳华。

  当天上午,由该校主办的新时代医学教育高峰论坛开幕。围绕新一轮医学教育的变革,创新医学教育模式,杰出校友和社会各家专家学者围桌而叙,在杰出校友座谈会、高峰论坛主旨演讲、龙湖大讲堂报告会和学术报告等活动中畅所欲言,全方位谋划学校发展路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抱柴添薪。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