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马鞍山博望区:振兴集体经济 推进强村富民

2023年03月17日 23:34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3月17日电(记者 张强 通讯员 聂园 何倩 夏海燕)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探索多途径、多模式、多元化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统筹村集体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树立联合开发、抱团发展的思路,加大统筹力度,引导各村联建发展,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实力整体提升。

  “金土地”铺就致富路

  走进博望区滨湖村,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近年来,滨湖村紧紧围绕“土地生金,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互惠互利乡村振兴之路。滨湖村位于博望镇西南部,虽然农田、水面资源丰富,但是有三个圩地势低洼,长年以来,村民只能靠天收粮。为了打破村集体负债累累的僵局,村党总支书记章遵楠“困中求变”,开始围绕农田做文章,把村民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流转,变“小田”为“大田”,创新探索“金土地”项目。

  如何让“金土地”落地实施,滨湖村“两委”召开相关村民代表会议,动员(涉土)村民统一流转土地,实施土地耕作化改造,通过公开挂网发包交易地块,并为经营主体提供劳务服务,流转整合过程中,农民可获得流转收益、务工收益、分红收益;村集体可获得土地溢出收益、劳务收益、交易溢价收益,实现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发展路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该村立足村情实际,研定项目类型,分别与村民、中标单位签订协议,明确资金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建立“保底+分红”利益共享模式,农户享受保底流转价400-500元以及土地流转溢价60%-70%;村集体享受土地流转溢价30%-40%;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实现三方利益联结。项目实施以来,村集体共流转村民土地5099亩,村民流转给种田大户3200余亩,土地流转率达90%。村民累计分红22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40余万元,村民、村集体、经营主体实现“三方共赢”。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鱼米之乡”新胜景徐徐展现。

  近2年博望区全面推进“农田四变”行动,总结推广滨湖村“金土地”项目经验,在全区大力推行“小田变大田”行动,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建设一批“优质、集中、连片”的农业“一块田”,2022年完成实施农业“小田变大田”1.23万亩,2023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确保种粮面积、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双创园”背后的财富密码

  在位于博望区鸭绿江西路的马鞍山大和机械装备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笔者看到一排排巨大的独栋厂房已建成交付,经博望镇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最大的独栋厂房面积3800多平米,是由西城、红阳两村以及马鞍山市兴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三方投资1100万元建设的。2022年,1号、3号厂房提前15天封顶,跑出博望区十大园区建设“加速度”。博望镇党委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契机,探索工业项目飞地模式,着手打造兴望科创园与小微企业创业园(双创园)。项目占地面积87.19亩,预计总投资约9000万元。

  “双创园”项目的背后是各村(社区)抱团发展、联动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发展模式的成果展现。为实现闲散低效资源的整合、富裕村和薄弱村的优势互补,2020年博望镇决定用市场逻辑、平台思维、行政管理,推动11个村“抱团发展”,投资入股共500万元成立马鞍山市兴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该镇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工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方面做活文章,通过盘活、腾退低效用地,实施滨湖村稻渔共养生态农业,打造红阳村“白叶一号”千亩茶园、山宁村纯净水生产和新联村马尹米酒酿造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响“山水兴望”品牌,望香米、望泉水、望香菜、望米酒等当地生产加工的农产品陆续上市,广受欢迎。

  据了解,2021年公司总收益990万元,分红500万元;2022年总收益达1200万元,分红760万元,实现全镇1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0万元,系全省首家,集体分红资金主要用于村民分红、购买保险,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博望镇党委结合各村特色,因地制宜谋发展,推动“二一三”产联动,走多元化发展路线,实现抱团发展奔共富,全镇村集体经济有望实现更大突破。(完)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