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为什么行?歙县“两山”基地“首创首成” ——歙县第六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侧记

2022年11月14日 21:39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黄山11月14日电  题:为什么行?歙县“两山”基地“首创首成”

——歙县第六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侧记

  作者 吴炯 李志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深秋的新安江,清波粼粼、一水揉蓝;两岸青山郁郁葱葱、景色宜人;粉墙黛瓦散若舟,喧闹晚市明灯火……

  日前,歙县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增添“国字号”生态名片。犹记得,2022年4月20日,在全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动员大会上,歙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两山”基地创建“首创首成”的目标。

行就行在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

  不向新安去,哪知江路长。

  歙县山水汇聚,生态绝佳。生态是歙县最鲜明、最靓丽的底色。为此,歙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中之重,把守护绿水青山作为压倒性政治任务,以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抓手,不断擦亮歙县“生态”名片。

  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类生态环保类领导小组,做到顶格推进,实现全面统筹。各地各单位严格履行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党政实绩考核中的比例,从2018 年的22.38%逐步提升到2021年的35.45%。同时,严控不符合国家产业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驻;义正言辞对各类非法排污、非法电鱼、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行为说“不”,敢于亮剑,执法必严。

  久久为功,行而不辍。十年来,歙县在各类督查、检查中成绩始终稳定,处于优异等次,在“两山”实践中展现歙县作为、歙县担当。

行就行在对绿水青山的全力守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歙县有山有水,有“颜值”、有“气质”、有“底气”,如何才能将“风景”变“价值”,如何实现“新安山居图”开卷落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2年以来,歙县直接投入生态环保类资金40多亿元,其中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资金7.93亿元。新安江水环境质量、流域空气质量等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每年向千岛湖输送约70亿立方米优质水,是皖浙两省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新安江街口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地表水标准,皖浙生态补偿考核系数P值连续十年达标。

  目前,歙县森林覆盖率达 82.15%,连续三年荣登“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先行先试,知行合一。歙县在“两山”价值转化、“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开辟“生态修复—环境改善—民生富裕”的“两山”转化新路径,开展了全国首次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网络竞拍、安徽省首个林业碳汇交易、安徽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等多个全省乃至全国“首次”。

  近年来,歙县涌现出大茂社区、卖花渔村、阳产村、坡山村、九砂村、狮石村等一个个“明星村”“富裕村”,真真正正依托绿色家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蝶变”。同时,歙县经济开发区城西园区企业通过清洁化改造,减少企业排污,有限的排污也通过污水、废气、盐分集中收集处理,实现达标排放。2022年,歙县经济开发区获得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称号,入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培育名录。 

行就行在对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

  新安江自绿,明主待惟良。

  近年来,歙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为进一步推动“两山”理念深入人心,落实“两山”价值的良好转换,在黄山市率先成立“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并建立乡镇间生态补偿考核机制。全县28个乡镇分别设立水质考核监测断面,定期进行考核。同时,在安徽省率先实施河长制、林长制一体化建设试点,分别设立河长办、林长办检察室,并在深渡镇大茂社区挂牌成立黄山市首个新安江生态公益诉讼检察室。

  扎实推进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加快建设新安江百里画廊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着力打造安徽省林长制改革创新样板。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建立环境整治“户主会”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进生态美超市与信用好超市融合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生态保护,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起点,新征程。歙县入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是歙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坐标。下一步,歙县将以“两山指数”为指引,落实“两山”创建工作常态化,布局完善“新安山居图”,挖掘生态富民新密码,着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的“歙县样板”。

    数据库错误!信息:Can no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SQL语句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