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界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09月26日 14:14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26日电(通讯员 谢树立、李晓光)产业帮扶是帮助脱贫群众走上致富路的根本路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界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帮助魏窑村脱贫群众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实施精准帮扶,让群众逐渐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魏窑行政村位于界首市田营镇东边,全村辖邢庄、魏新庄、刘庄、崔楼、张窑、前魏窑、后魏窑7个自然村。农村总户数1464户,总人口485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471人,耕地面积3600亩,已于2016年出列。魏窑村现有两委成员9人,村两委班子健全,配备2名扶贫专干,组成扶贫专职队伍。2015年,界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出第一批驻村工作队时,魏窑村产业发展滞后,各项基础设施还都比较落后。

  2020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界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出第二批驻村工作队来到魏窑村,继续履行政府职能部门乡村振兴职责,持续帮扶魏窑村。

  围绕产业振兴  谋划发展蓝图

  帮扶责任重于泰山。界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压紧压实帮扶责任,建立了以党组为统领、驻魏窑村工作队为先锋、帮扶责任人为护卫的帮扶责任体系,推动帮扶工作顺利开展。“想让村民真正走上脱贫致富路,就得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发展产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领导在魏窑村调研后肯定地说。

  驻魏窑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两股力量同心同德,共同发力,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决定新建发展特色种养业自种自养项目,对贫困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进行奖补,先期实施10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带动10户28人户均年增收3000元;积极扶持魏窑村新建发展产业扶贫基地项目,建设总长5000米、宽4.5米的生产道路7条,新建排水沟总长5000米,新建育苗大棚花生油深加工20亩,新建5米宽林下种植蘑菇大棚,配套机械设备;扶持创新销售渠道,通过网络销售,新建连栋大棚育苗20亩,集生态、观光、游玩、采摘于一体的产业扶贫基地。新建5米宽、15米长曹田沟桥1座及5000米生产路,新建2条4米排水沟,引进粮油深加工生产设备。同时,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还积极谋划林下养殖金蝉项目和沙颍河后魏窑段堤坝路两侧种植黄花菜项目。

  用心用情帮扶  迸发致富力量

  根据魏窑村整体和脱贫户的具体情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制定出工作计划,按照上级要求标准开展帮扶。驻村工作队通过建立台帐,清单管理,精准帮扶,实现发展共享目标。为落实好帮扶政策,单位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还制定了精准帮扶“一户一策”帮扶计划,通过比对项目,开展脱贫巩固工作。进一步明确和把握在巩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思路、方法、政策、措施。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帮扶力度,实行应补尽补政策,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同时,党员干部积极引导,组织各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开展走访慰问,帮助疏理问题。通过进村入户,和群众沟通交流,真正把部分群众从“背靠墙根晒太阳、等人帮扶奔小康”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增强自信,树立新理念。帮扶干部带着政策下去,让帮扶对象明白党和政府的政策。对突遇问题的特殊家庭,通过捐送钱物,帮助解决应急救急和发展生产问题。为村庄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建设幸福乡村 走上幸福道路

  为使产业帮扶成果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多次到魏窑村走访调研,同村干部、村民一起座谈,共同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谋划未来。同时积极帮助申报美好幸福乡村示范点工程,列入示范点建设。为改善村内环境,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拨出专项经费,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加大投入,加强村主干道绿化、美化。想方设法从人、财、物等方面支持村庄各项建设,搞好村庄净化、亮化,创造安定祥和、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为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好“助力器”,提升村庄发展形象。

  “去年我们村仅光伏产业一项就收入11万多元,证明魏窑村产业发展基础越来越好,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魏窑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连帮对村里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来通过双方共同努力,魏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断提高,光伏发电收入11万多元,扶贫车间收入5万元,资源发包收入2.34万元,资产租赁收入2万元,入股分红收入6万元。脱贫群众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目前,魏窑村党支部班子实现了新的换届,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如今走进魏窑村,田间地头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房前屋后瓜果瓢香,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百姓增收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