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庐江二中:一份县域高中的教育创新答卷

2022年09月23日 10:45 来源:本站综合

推广

当前,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面对新的发展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加快推进教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庐江二中自建校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坚持开展以激发学生自信心为主线的信心教育、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特色创建。2020年9月,庐江二中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地处庐江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较于老校区,新校区环境优美,硬件齐全,设施一流,借助和应用高规格设计建设的智慧校园系统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庐江二中校园

没有名校光环,没有生源倾斜,但在教育创新方面,庐江二中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风雨兼程五十载,智慧教育焕新生

1974年建校的庐江二中,距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在这近半世纪的风雨兼程中,几代二中人始终负重前行,接续奋斗,将庐江二中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薄弱学校建设成为皖中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从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到“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从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到安徽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从安徽省省级“新课改样本校”到安徽省“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学校建设和发展一路奋进,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

作为一所县域高中,庐江二中始终秉承“欲成才,先成人”的校训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通过率先在庐江县采用全封闭寄宿制管理模式,致力于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最美的地方做有温度教育”已经成为庐江二中人的教育情怀。

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庐江二中积极拥抱教育信息化。据张根喜副校长介绍,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二中起步较早,在2006年时就曾与科大讯飞达成合作,当时还在老校区。搬入新校区后,庐江二中全面部署6米加长智慧黑板,建设高标准广播级录播教室和现代化校园电视台,设立了现代化高标准图书馆和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给学校的教学生态带来了全新的改变。

此外,在学校生活与管理方面,庐江二中新校区也采取了智慧模式。在生活方面,学校采用完善的校园一卡通平台,为师生提供消费、考勤、水控、电控、出入口、班牌、亲情电话等服务;在校园文化方面,遍布校园的各类信息发布终端管理者能够便捷地发布文化宣传;在管理方面,学校对智慧校园应用系统进行全面数据资源融合与汇聚,实现统一平台人性化地监管和控制,极大地提高智慧校园的管理效率。

航天课堂与机器人社团,特色办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张根喜认为,学业成绩只是成长的一个方面,它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全部。庐江二中是安徽省普通高中中唯一一所航天特色学校,张根喜介绍,选择航天作为庐江二中的特色教学,是在积极探索县域高中的特色办学,希望为这些乡镇学子打开一条新的发展通道。学校通过专家讲座、航天社团、专业团队培训等方式开展航天课程,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从学生特色发展层面多方向发力,助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

2022年,庐江二中在2021-2022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取得了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的辉煌战果。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是一项在教育部竞赛“白名单”中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大、影响广的全国性赛事,是全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具有大规模影响力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活动。在含金量如此之高的全国性赛事中取得如此成绩,足以说明庐江二中在人工智能教学中具有自身的独到见解。

开展人工智能创新教育

“人工智能教学,学生的兴趣最为重要,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而不是一味的讲解。”在被问及人工智能教学经验时,庐江二中班俊老师回答道,在人工智能实际教学中,老师会选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对于人工智能教育,他认为人工智能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打造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方式。此外,人工智能教育还可以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学生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智慧化教育方面,庐江二中通过信息化硬件的普及和智慧课堂的应用,创新地探索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路、新方法,助力庐江二中教育教学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在特色学校建设方面,庐江二中不断守正创新,在坚守航天特色课的同时,积极拓展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特色领域,致力于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需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办学、治学、教学过程中,庐江二中将继续发扬“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的二中精神,继续秉承“欲成才,先成人”的二中校训,继续深挖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坚持学校办学特色,让教育信息化、智慧化切实服务好学校教学育人工作。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