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星火模式”点亮乡村振兴燎原之势

2021年12月03日 16:11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2月3日电(通讯员 周颖 桂汪杰 胡棣华)星火村位于碧阳镇西陲,省道477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该村下辖23个村民组,常住人口共1054户3162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村。村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0名。

  近年来,在碧阳镇党委、政府带领下,星火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实施“一抓双促”、软弱涣散村整治等系列措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推动产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节节攀升。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107余万元,较2019年增长了近10倍,让星火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越走越宽。

激活组织 “心往一处想”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集体经济,关键要找准本村发展优势,选准发展思路。2019年以前,星火村由于缺少能人带动,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多为空巢老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几近于0,一度陷入“空心村”困境。“村里要发展不知从何谈起,群众想致富不知富从何而来。”面对突出的问题,星火村积极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找准“病根”健全村两委班子,强化村党组织核心作用,铸造引领振兴的“火车头”。

  星火村从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学习教育三方面着力,构建“村党委统筹抓全盘、村“两委”服务强指导、干部群众积极勇参与”的管理机制,形成程序科学、便于操作、易于监督的村级工作流程。同时打通“乡贤聚力”“以才引才”“引凤筑巢”等新渠道,充分调动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三乡人”积极性,全面推行“双培养一加强”活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凝聚起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强大合力,奏响了从“后进村”到“后劲村”的蜕变壮歌。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党建黟家”“黟县发布”等学习平台强化理论学习,始终坚持每周五举办村“两委”干部“学习日”,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能力素质,切实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具体工作当中。

办活村企“血往一处流”

  推动村企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业态活力,是“村企共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俗话说:“在外赚金,不如在家赚银。”为了切实解决农村务工难问题,拓宽就业渠道,星火村积极探索创新“家门口”就业发展模式,发挥村党委领头羊作用,发展强村公司,联合深冲村“抱团取暖”成立黟县立新建筑工程公司,产生“集聚效应”,实现多方共赢。以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帮助村民实现增收。积极探索“入股分红+劳务报酬+公益性岗位”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形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开发公益岗位20余个,带动62名当地村民和脱困户就近就业人,脱贫户增收5000余元。真正实现受益一方、带动一片,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村办企业不是单一“输血”,更是“造血”“活血”。黟县立新建筑工程公司,在村党委的带领下,通过“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韧劲撬动集体发展,承接小额工程、提供社会化服务,利用产业集聚的优势,使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业务有效延伸。同时,积极探索“1带3”的合作模式,通过“村两委领头办+集体经济实体+农民入股合作社”方式,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使村民从土地、劳务、分红等多个方面获益。由单一“输血”向多元“造血”转变,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产值达150万元,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公司成立以来,承接项目13个,村集体收益14万元。

盘活资源智往一处谋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星火村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以山林、水源“二驾马车”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尝试,破解乡村振兴、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难题,让沉睡的“资源”变成“资产”。

  第一步,出谋筹划做活山林文章,发展100亩的青梅产业基地,打造“党建领航+青梅种植+局域旅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将带动30余户村民就业致富,预计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5万元,青梅产业正逐渐成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第二步,以星火村经济联合社为平台,实施丰溪河清淤疏浚综合利用项目,以“砂石资源置换治理”的模式作为项目支撑,完善丰溪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保障河道行洪安全,项目实施后,为村集体经济带来66万余元的收益。

  第三步,依托太山水库资源、光村小学旧址等闲置资产,谋划太山水库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建设成为一个集种植、养殖、垂钓于一体的生态、体验、休闲型生态农业观光园。方便游客乘车到水库观光,预计为村集体带来3万余元收入。

  从“空心村”到如今“实心村”,这番蝶变之景得益于星火村结合现有实际,突破瓶颈、创新发展。星火村将以“两委”换届为契机,着眼乡村振兴目标任务,聚焦聚力“五大振兴”,持续用好“强村公司”这个强村富民平台,积极探索多元增收模式,并以闲置资源为导向,通过搭建“两山银行”平台,主动寻找新的商机和新的增长点,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现“消薄”不反弹 “造血”高质量,真正打造乡村发展“星样版”,走出乡村振兴“星路径”。

编辑:刘浩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