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界首顾集镇:用孝心改写“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践行者

2021年11月25日 14:51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25日电(通讯员 陈晓浩)人常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但在界首市顾集镇李翠村李丙仲身上,这句话应改为“女婿何止半个儿”。自从结婚后和岳母一家一起生活,这位农家汉子对岳母一家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感动了周围每一个人,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女婿。

  作为丈夫,李丙仲照顾患有肺病的爱妻;作为女婿,李丙仲哪怕自己年近七十,仍尽心奉养患病岳母。李丙仲的爱心、孝心、责任心赢得了乡里乡亲的一致称赞,他用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谱写了一首首爱的赞歌。

  岳母嚼不动硬的食物,他就尽量把食物熬透熬烂一点,再一勺一勺地喂进岳母嘴里。白天端屎端尿,不厌其烦地为老人擦拭身体、换洗衣服;夜间设定闹钟,两个小时就起来一次为老人翻身、按摩;整日围着病床转,除了地里农活,其他时间都用来照顾老人,就像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这样的日子,“好女婿”李丙仲已经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如今,在他的呵护下,老人安康、孩子成家立业,一家人其乐融融。他说,“哪有为人子女不养老人的?哪有为人父母不疼孩子的?

  日夜操劳,担当家里“顶梁柱”

  李丙仲与妻子结婚。当时,妻子患有先天肺病,岳父母年迈不能下地干活,家里没有收入来源,加上三个孩子上学开销,欠了4000元外债。面对债台高筑的家,李丙仲依旧义不容辞留了下来。为此,不少乡亲感慨:“李丙仲真是好样的!”为了支撑这个家,李丙仲耕种6亩口粮地之余,坚持打两份工,白天在到建筑工地当泥瓦工,晚上到砖厂搬运砖坯。没日没夜操劳了三年,终于将外债还清,而且还有1000多元结余。在上世纪90年代,1000元可不是小数目,李丙仲满怀欣慰,觉得日子有了盼头。

  欣喜并未持续多久,平静的日子被一连串变故打破。妻子肺病发作住院,岳母患腿部风湿病发作,两人先后住院,辛苦攒下的钱全部垫付了医疗费。因为孩子们年幼,岳父身体也不好,照顾病人的重担落在了李丙仲身上。20多天,他白天坚持干活,晚上伺候病人,从穿衣梳头到端屎把尿全都亲力亲为,本就瘦削的他变得更加憔悴。

  2002年,饱受糖尿病折磨的岳父突然离世,一家人陷入悲痛。料理完后事不久,李丙仲的兄长多次上门劝他离开,离开这个苦地方。岳母满目怆然,对李丙仲说:“小李,你不管我了?”看到老人凄凉无助的眼神,李丙仲不忍心,决定为她养老送终,让孩子们成家立业。从此,他便死心塌地留在了这个家。

  “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来到顾集镇李翠村李丙仲家中,直观感受便是“干净”,房间整洁明亮,闻不到一丝异味。满手是肥皂泡的李丙仲刚刚为股骨头坏死在床的103岁岳母擦拭完身体,正在清洗换下来的衣物。“岳母只有一个女儿,我作为女婿,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老岳母照顾好。”李丙仲说道。

  每天早上,在照顾好妻子之后,他为老岳母打水洗脸、端饭,不分昼夜地照顾着,给了老人极大的安慰。由于老岳母经常卧病在床、消化能力不好,为了让老岳母吃好,李丙仲经常根据岳母的身体情况调整每天的伙食,蒸蛋、稀粥....。.一点一点地给岳母喂饭。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特别琐碎的事情,李丙仲做得滴水不漏。

  岳母脾气不好,心情焦躁,经常打翻饭碗,为了让岳母能够有一个好心情,他还经常陪着岳母看窗外的风景,和岳母聊天,给予岳母精神上的抚慰。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岳母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起来,虽然岳母年纪大了,耳朵聋了,但是每逢有人来便说:“要不是女婿,我早就入土了,女婿可是个大好人!”

  “我很小家里穷,跟妻子结婚时穷的厉害,更不用说买房、买电器了,我们一直住在岳母家,家里三个孩子出生后,伺候月子、照顾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岳母一人身上。我们一家五口都在岳母家‘混吃混喝’,她老人家从没嫌弃过。”李丙仲笑着回忆往事,岳母给了他此生最难忘的“母爱”。

  当说到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时,忠厚的李丙仲说:“现在我在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干活,家中老人享受老龄补贴、失能补贴、五保、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等政策,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希望老人能够安享晚年,一切都好。”

  李丙仲如此悉心地照顾岳母,被越来越多的乡亲所知晓,大家由衷佩服他的同时,也忍不住心疼。“说实话,李丙仲真是好样的,他为我母亲洗澡、做饭、喂饭,倒大小便,从来没说过一句重话,没有露出一点不满,十多年来,他经常给我妈按摩,我妈从来没有生过褥疮,这点,好多人都做不到。”说起自己的丈夫,李丙仲的妻子感动的流出眼泪。

  甘当空巢老人的“儿子”

  如果人世间有真爱的话,那就是奉献。不在于奉献的多少,也不在于价值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心真正的感受它。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统美德。李丙仲说:“我们就应把别人的老人也当成自我的父母一样孝敬。”李丙仲身处农村,切身体察深知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仅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感。为了能使村里老年人能在重阳节过得高兴快乐,近年来一向坚持把本村的老年人请到他家作客,并请镇党委、政府领导到场指导,与老年人共同欢度节日。李丙仲说:“我把他们请来团聚,能使他们笑一笑。”李丙仲,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和社会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言传身教,传承孝道美德

  李丙仲家中已四世同堂,他用自己的言行将中华孝道传统美德传递给每一代人,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孙子都会在隔三差五的到家中看望老人,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是在这样和谐氛围浓厚的家庭熏陶下,儿子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成为邻里间相互称赞的对象和榜样。在外工作的儿子很懂事,经常打电话,邮寄东西回家,时刻牵挂着她们。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爱的种子;在家庭和社会中,她们心存感恩,孝老爱亲,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家庭美德,积聚和传递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李丙仲照顾老人的行为,在家的两个孩子都看在眼里,白天,孩子会主动陪伴老人,让李丙仲去休息下;夜里醒来,孩子们也会悄悄地去看一下老人。虽然因为老人患病在床,但家里的每个人都在为照顾好老人而努力,懂事的孩子,任劳任怨的夫妻俩,给这个家带来光明和温暖。

  家里的孙子只要一放学,一边和老人谈笑,一边拿着好吃的塞进老人的嘴里;老人需要吃药的时候,孙子扶着老人坐起来,倒杯温水,拿着药,一边把药放到老人嘴里,一边拍拍她的后背,让老人能顺利的把药吃下去…… 

  “小辈们日子都过得比较好,3个子女都会经常来看望我们,非常孝顺。”李丙仲说,逢年过节小辈们都会过来看望,平时双休日也经常带些吃的过来,为老人打扫房间、洗洗衣服、剥剥豆,一起高高兴兴吃一顿饭。每次看到小辈来看望自己,李丙仲乐得合不拢嘴,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本该是被照顾的年纪,但是为了照顾自己的岳母,哪怕自己本身患有脑梗,身体状况再差也在咬牙坚持,用自己的担当诠释着内心的坚守,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两鬓斑白的李丙仲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

编辑:刘浩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