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安徽祁门:目连戏唱响山村文化振兴

2021年11月19日 11:40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19日电 (通讯员曹保春 田胜平) “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成名天下知”。这话用在祁门的几个深山坞落极为贴切,这缘起于一部传统的戏剧。徽州祁门目连戏素有“出在环砂(村名),编在清溪(村名,目连戏编辑地实为剡溪),打在栗木(村名),唱在马山(村名)。”之说。

  这几个村落位处徽池的石台、祁门两县交汇地,是偏居一隅的深山坞落,少有问津者,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更是受到制约。然而,近几年来,这些与外鲜有往来的“世外桃源”却火爆起来,特别是前来箬坑马山村休闲度假的游客逐渐升温,这就是得亏于这部目连戏,是它开启了深山里的康养研学之旅。

  国家级非遗名录--《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叙述的是善人傅相广济孤贫,斋僧布道,死后跨鹤升天,其子目连孝母情真,下地狱游尽十殿,最终救母超生的故事。

  郑之珍是一位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剧作家。他编辑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在民间舞台上久演不衰,目连戏的主题思想是“劝善兴孝”,始终凝聚着社会广泛之人心,并随着徽商流寓大半个中国,对徽剧、川剧、豫剧、昆曲等剧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确立了“目连戏”是一个剧种,且历来为专家学者们所公认。

  郑之珍墓坐落在渚口乡清溪村西北的乌株山圣堂坞,坞中半山坡上有一片葱郁树林,林中一座古朴荒凉且规制雄伟的墓地分墓塚、祭坛、拜台三部分,有墓碑和墓志铭。

  环砂村是《目连戏》最先演出地,近几年来,村两委围绕目连戏作了很多文章,开辟了许多景点,如八百年的凉亭古樟,清雍正九年所立的“放生池”,有千年连理银杏树,八卦井,有生态茶园等农事观光等。

  探幽神秘的历溪古村,可得身心愉悦之感。

  历溪村四周群山环抱,远离尘嚣,是个人文与自然景观十分密集的古村。村中的每一处古迹都流传着一段神秘的传说。2019年9月,历溪村被安徽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汪村,又名舜溪,隶属祁门县箬坑乡石舜村。村中聚族而居的汪姓是新安名族,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村口的七星朝门门匾题写“越国名家”意为“唐封越国,汪族名家”。朝门最初建于明宣德年间,清乾隆年间修缮时由原来的八柱朝门改为七星朝门,是村中的古建筑招牌。

  栗木,古称栗里,以村围多有栗树而名,现属祁门县箬坑乡。栗木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粟木有古戏台,村中戏曲氛围浓厚,是旧时打演目连戏次数频繁的村落。

  徽州目连戏传承最为丰厚之地当属马山村。

  马山,古称石林。是徽州目连戏非遗传习所,村中的非遗展示馆便是见证,黄山学院在此挂牌非遗文化见习基地。村中现有目连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1人,市级4人。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省级传承人叶正初先生,他不仅为徽州目连戏的传承发展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还是深山文旅开发的发起者,也是鼓励当地土特产品生产销售的示范者。

  马山村布局奇特,村庄粉墙黛瓦,小巷幽深,又因地处牯牛降群峰之中,土地肥沃,空气湿润,云雾缭绕,故而盛产祁门红茶、绿茶。土特农产品有香菇、木耳、石耳、黄精,葛粉,还有金钱柳等名贵中药材。这里古风盎然,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有民俗舞龙灯等表演,还有少见的《春祭》民俗活动。来到马山村,你可尽情享受品茶、听戏、聊故事。

  大凡来过这里的人感觉是:“山清水秀气温馨,衣冠简朴古风存”。村中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桥、古祠、古墓、古庙、古民居、古树林正是康健养生、寻古研学旅游探险的好去处。

  马山,就像一坛陈封千年的老酒,会让你宠辱皆忘,沉迷在那醉人的芳香之中。

编辑:成展鹏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