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自强不息的引路之作:《一位博士生父亲写给本科生儿子的48封信》出版

2021年11月18日 11:19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18日电(疏利民)每个新入学的大学生,都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抉择,生活与学业的冲突,娱乐和自律的对立,使他们期盼着引路人。每个家长都渴望子女成人与成才,每个家长也都期待自己能成为子女成人与成才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引路人。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位博士生父亲写给本科生儿子的48封信》就是为大学新生的引路之作,本书充当了老马识途的角色。本书作者沈喜阳,既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作家。他在工作近三十年后,虚龄五十岁之时,考进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这本身就体现出不断拼搏奋进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如何更有意义和更有成效地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如何在不断自律中学会学习和成长,如何在大学阶段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交往交流,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航向和学业征途,这些大学生们必将面对的困惑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既困扰着大学生们,也困扰着大学生家长们。《一位博士生父亲写给本科生儿子的48封信》通过精选沈喜阳写给本科生儿子的48封信,不仅对大学生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学生家长也有借鉴作用。本书既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励志性,又有丰富的文学性和欣赏性;不仅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读书做人,而且对青少年读者也有教育和励志作用。

  正如本书序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晓明先生所指出的,“我们在这些真情朴厚的书信当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一种书生的高贵、书生心灵的美好感受,那种跌宕自喜、春风拂面的一种文字的魅力和书写的快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也是回归到了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根源性价值。”胡教授还指出:在这些书信中,作者不仅谈到中国的书,而且名篇佳句纷至沓来,中西精华融化一片。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能够把这些东西跟他的生活结合起来,跟他的那一幅深藏的父爱结合起来,不是仅仅在谈学问、谈典故,他谈利用时间、与室友相处、爱情的理智与超功利、孤独的有益、以及手机被盗、AA制等,而且常常借着学问与观念或人物,将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对世界的观看,他人之间如何相处,跟什么是有意思的生活价值,联系起来的。所以这里面有一种非常真诚的东西,也有一种相当自信成熟的东西。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思想特别强调“境界”,境界是分层次的,所以追求境界,其实就是追求一种更高的生命,这就是儒家所说的“自强不息”。这种追求境界的道路没有穷尽,这就是儒家所说的“止于至善”。读书人必须通过不断读书和生活的积累来完善提升丰富自己。这就是读书与阅世的相互契合。

  作者沈喜阳曾提出学习有四种境界:信息,知识,创造,生命。真正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知识的传承;而是学问的创造和思想的创新,学问的践履与生命的养成。在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铺天盖地,各种知识日新月异,如何甄选和利用已有的信息与知识并加以创造,已成为一门更高的学问。而以创造充盈生命,以生命践行学问,把创造和生命融为一体,这才是为学的最高境界。《一位博士生父亲写给本科生儿子的48封信》就是博士生父亲自己读书与阅世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所以它不是空谈理论和教条,而是结合生命实践来做本科生儿子的引路人。这些书信,不是一般的文字,而是有着生命体验的带着生命温度的文字,其中有一种特别真诚和动人的力量。

编辑:成展鹏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