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本网专稿】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10月26日 18:04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26日电(记者 张俊)“十三五”期间,安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记者从安徽省科技厅获悉,近年来,安徽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6年475.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83.2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由4.7%提高到4.95%,投入强度居全国第10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6.37件增加到15.4件;2020年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元,连续4年实现“进大于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由3863家增加到8559家,居全国第10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幅连续5年保持11%以上增速。

  强化基础研究 打造重大平台

  安徽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基础研究和重大平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创建、建设国家实验室作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按照“巩固一批、建设一批、预研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梯次推进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在全国率先布局建设32家安徽省实验室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已成为省内集聚人才和资源的重要载体。夯实基础研究,安徽成功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投入实现了翻番。探索省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与企业设立安徽能源互联网联合基金。源头创新实现新突破,“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合肥光源”攻克恒流运行关键技术等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安徽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累计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906项,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公开竞争、稳定支持等方式,构建多元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机制。全省6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实现量产、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海丝一号”SAR载荷系统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企业创新

  安徽先后举办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会、“抓创新、抗疫情、促六稳”科技成果发布暨线上交易会。搭建安徽科技大市场,以安徽创新馆为龙头,链接全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汇聚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深化科技金融,组建运行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已设立总规模达24.46亿元的10支子基金,累计完成投资项目18个,累计投资金额3.97亿元。省科技融资担保覆盖所有县域,累计完成科技担保23.75亿元、服务企业461户。

  安徽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机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加快增长,8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上市科创板。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计划,省级累计扶持274个团队在皖创新创业,143个团队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1家已上市科创板,3家正在申报审核。建立科技企业孵化机制,全省建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家,实现全省16个市全覆盖。建成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4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3家和众创空间220家,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芯屏器合”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开展国际合作

  安徽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为主体,以创新型园区为载体,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竞相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全省已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3个,国家级高新区6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6家、省级高新区14家,各类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5家。

  安徽全面启动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打造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区域创新合作,组织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35项,省支持经费2300余万元。   

  安徽还聚焦“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深化国际科技项目合作,持续推进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中国-匈牙利政府间合作例会等项目开展。

编辑:成展鹏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